摘要:鸡啄癖又称鸡异食癖,多是因为饲养管理不当而诱发的一种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 本文针对鸡啄癖产生原因提出本病的预防要点,旨在让广大养殖户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关键词:鸡啄癖;病因;预防
鸡啄癖又称鸡异食癖,多是因为饲养管理不当而诱发的一种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在散养、规模化饲养当中均有发生。临床多表现为啄羽毛、啄肛、啄蛋等,虽无传染性,但此病发生时多为群体发病,若不及时治疗,仍然会因为鸡群相互争斗、啄食导致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
1 临床表现症状
1.1 啄肛癖 在鸡发生腹泻疾病、 产蛋鸡产蛋等情况下,鸡的肛门被粪污污染、或泄殖腔外翻,被其他鸡发现而导致几只或一群鸡争相啄食肛门,造成脱肛,严重的被啄出内脏导致死亡。
1.2 啄蛋癖 常发生在产蛋旺季,多因蛋壳破裂,蛋液流出,招致母鸡啄食成癖。
1.3 啄羽癖 多发生在换羽阶段及产蛋高峰期,冬春季节多发,表现为鸡啄食自己或其他鸡肛门、尾部、背部等处的羽毛,被啄处羽毛松乱残缺,皮肤裸露、破损。
1.4 啄趾癖 雏鸡中易发,表现为雏鸡相互啄食脚趾,导致脚趾被啄破流血、严重的脚趾被蚕食殆尽,引起跛足。
1.5 异食癖 如啄食粪便、污水、塑料袋、泡沫、稻草等。
2 病因分析
2.1 养殖环境差
养殖环境差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规模化养鸡场中饲养密度过大,鸡舍内通风不良,粪便没能及时清扫,鸡舍内空气质量差,特别是炎热夏季,鸡舍内因高温、空气不流通,氨气等有毒气体浓度升高,导致鸡群烦躁不安,容易诱发啄癖。 鸡舍不按规定及时进行消毒,因某些疾病诱发啄癖。
2.2 营养失衡
因营养失衡诱发的啄癖多发生在散养户或小规模饲养户当中。 散养户因养殖数量不大,饲喂多以玉米、稻谷等粮食为主,饲料品种单一; 小规模饲养户当中多数是按照自己的养殖经验自己配置饲料,缺乏动物营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所配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搭配不当,特别是当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时,容易导致代谢紊乱而诱发啄癖。
2.3 管理粗放
如鸡舍内光照时间过长,鸡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鸡群争斗;鸡换羽期间有自啄羽毛的现象,鸡有啄食东西的习性,一旦被其他鸡看见啄羽,容易引起广泛效仿,导致群鸡互啄;鸡对红色较为敏感,鸡因外伤没有及时治疗,出现伤口裸露、出血时,易引发鸡群攻击受伤鸡的行为,生产当中因断喙、免疫接种、外伤引起出血时,容易诱发鸡群啄癖;将不同品种、个体相差较大的鸡进行不恰当混养时,容易出现恃强凌弱、争抢食物的争斗而诱发或加重啄癖。
3 预防要点
3.1 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3.1.1 加强鸡舍内通风换气
良好的养殖环境是预防鸡啄癖的关键点之一。 加装通风设备 ,加强鸡舍内通风换气 ,保持舍内温度在 18℃~25℃、湿度在50%~60%的最适温、湿度范围,可以有效降低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减轻对鸡群的刺激 ,同时在最适温 、湿度范围内有利于鸡群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率。 及时清扫粪便,避免粪便长期堆积导致细菌滋生引起疾病传播[1]。
3.1.2 合理安排光照
光照的作用不仅在于让鸡看到周围环境, 更重要的是合理的光照能刺激鸡的性成熟、排卵和产蛋。 光照颜色对鸡有不同的作用,育成期采用红光,产蛋期采用绿光,在红色和绿色光照环境下,鸡啄癖发生率减少,但要避免使用黄光和蓝光照明 ,在黄色和蓝色光照环境下,鸡啄癖发生率明显上升。 同时,要控制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光照过强、光照时间过长均容易让鸡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活动量增大,争斗、啄癖现象几率增加。
3.2 保证饲料营养全面均衡
营养的全面均衡是避免鸡啄癖的有效方法。 鸡啄癖多数是因为饲料营养失衡导致代谢紊乱而诱发,因此,要根据鸡的不同生长阶段配置合理配比的饲料,保证蛋白质、氨基酸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足量供给,无条件自配饲料的养殖户,可以购买相应生产阶段的全价配合饲料,按时、按量饲喂,避免浪费。 同时,要适当添加鲜嫩多汁的蔬菜、牧草等青绿饲料让鸡自由啄食,既能补充维生素,又能满足鸡啄食异物的习性。 针对鸡啄癖的高发鸡群,可在饲料中添加骨粉、羽毛粉、含硫氨基酸等物质,能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生[2]。
3.3 加强日常管理
3.3.1 合理安排饲养密度
加强鸡群的日常管理是预防鸡啄癖的保障。 要合理安排鸡群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鸡的活动范围缩小,容易导致抢食、争斗,继而诱发啄癖。
3.3.2 适时断喙
断喙是预防鸡啄癖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 肉鸡断喙可在1 日龄进行,蛋鸡断喙在 6~10 日龄进行,如果断喙效果不佳,可在育成阶段进行修喙,断喙后要及时止血,在断喙前可饲喂维生素 K 有利于止血,避免引起其他鸡的互啄。
3.3.3 加强日常看护。
观察鸡群健康 、采食 、粪便等状态 ,及时淘汰老 、病 、残 、低产、停产的鸡,做好相关疾病免疫预防,减少因抓鸡、免疫、换料、断喙等引起的应激反应。 对受伤的鸡要及时治疗,防止引起其他鸡的攻击。
鸡啄癖的发生是因多种因素诱发产生的非传染性疾病,可通过改善饲养环境、调整饲料配比,消除各种不良因素 ,就能有效预防鸡啄癖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怎么提高青年鸡雏鸡成活率
- 新式养鸡大棚的结构与功能,新式养鸡大棚的设计
- 鸡的品种大全,鸡的品种有哪些?
- 林下养鸡技术方案,林地养鸡技术要点
- 鸡眼镜怎么戴?给鸡戴眼镜的正确方法
- 解读鸡滑液囊支原体病
- 蛋鸭养殖过程中蛋鸭瘫痪怎么办?
- 鸡球虫病、坏死性肠炎和盲肠肝炎的鉴别诊疗
-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 中兽药在家禽规模化养殖中的应用
- 中药发酵及其在家禽业的应用前景
- 肉鸡安卡拉病与法氏囊混合感染的诊治
- 一起鸡白血病诊疗实例及鉴别诊断
- 重视“种鸡管理性疾病” 提升企业效益
- 中小型规模鸡场几种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
- 鸡肿头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 养鸡用药小知识
- 散养鸡禽霍乱的流行与防治措施
- 散养鸡球虫病与白冠病的防治
- 利用网络诊断疾病需要做好哪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