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鸡

鸡马立克氏病预防和控制

编辑:火鸡  时间:2018-06-18   浏览:
摘要 : 鸡马立克氏病对雏鸡的危害严重 , 死亡率能高达100%,患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临床上多见内脏型和神经型发病,二者共同存在于鸡群中时,病情较为严重,疫苗接种是比较有效的预防手段, 但存在着许多导致免疫失效的因素,因此,需要加强综合防控措施,方能有效的预防此病,减少养鸡业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鸡马立克氏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预防

1 流行病学
鸡马立克氏病毒属于细胞结合性病毒,共分为 3 个血清型,血清 1 型是强毒株和超强毒株,对鸡具有致病性;血清 2 型无致病性;血清 3 型,无致病性,但能使鸡获得抵抗力。 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率普遍在 10%~30%,发病不分年龄和品种 ,但发病率有所不同,在幼龄鸡中的发病率比在成年鸡中的发病率高,且母鸡的发病率比公鸡高,对 12~30 周龄的鸡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可高达 100%。 通常肉鸡的发病率为 30%左右, 病情严重时可达60%,产蛋鸡的发病率为 15%左右,病情严重时能达到 50%。 该病的潜伏期为 3~4 周,一般情况下在 50 日龄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70 日龄后开始死亡,90 日龄到达死亡高峰期。 幼龄鸡和老龄鸡发病的情况不常见。
主要传染源是患病鸡和隐性带毒鸡, 通过脱落的羽毛、粪便、分泌物等将病毒排出体外,其中,羽毛囊上皮中存在的大量病毒是导致该病传播扩散的主要因素。 健康鸡误食了患病鸡的羽毛或被污染的饲料、垫草等会患病,人为因素使被污染的饲养工具、饮水、饲料等被健康鸡使用从而导致发病,也是该病发生的一个原因。
2 临床症状
鸡马立克氏病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其症状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临床诊断上主要以神经型和内脏型为主,有些鸡群发病时以内脏型为主,混合神经型,死亡率高,危害严重,以下是四种类型发病时的具体症状。
2.1 神经型
鸡马立克氏病毒对坐骨神经和臂神经的损害最为严重。 病毒侵害坐骨神经的表现为: 受损鸡的一条腿发生部分或完全麻痹,站立时摇晃,两条腿一前一后伸直,是典型的神经型发病。 病毒侵害臂神经的表现为:翅膀下垂,头向下低或者斜颈是颈部肌肉神经受损; 嗉囊膨大或者麻痹, 无法进食是病毒侵害迷走神经,此种类型的病例精神状态良好,但会因为无法采食和饮水最终脱水或衰竭,大多数患病鸡会被淘汰。
2.2 内脏型
内脏型的临床症状多发生在鸡 50~70 日龄时,患病鸡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羽毛蓬松杂乱,鸡冠有褶皱且苍白,部分患病鸡的鸡冠呈紫黑色 ,下痢 ,粪便呈黄白色或黄绿色 ,迅速消瘦 ,贫血,触诊腹部有明显的硬块,患病鸡脱水、昏迷直至死亡。
2.3 眼型
眼型是很少见的发病类型,患病鸡瞳孔变小,病情严重的病例瞳孔只有针尖状大小;虹膜边缘有环状或斑点 ,分布不整齐 ,颜色呈灰白色。 病情较轻的病例对光线的变化表现迟钝,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失去对光线的调节能力,直至失明。
2.4 皮肤型
皮肤型发病也是较少见的一种发病类型, 通常在饲养过程中不容易被发现,在屠宰退毛时可见皮肤毛囊处肿大或有结节。
3 预防
3.1 免疫接种
鸡马立克氏病的疫苗有血清 1 型疫苗,血清 2 型疫苗,血清3 型疫苗和多价苗。 血清 1 型疫苗能够减弱强毒株的毒力;血清2 型疫苗与血清 3 型疫苗同时使用能够预防超强毒力的毒株;血清 3 型疫苗能够干扰马立克氏病毒在鸡体内发挥作用, 增强抗病能力,但是不能起到抵御病毒感染的作用;由于超强毒株的存在,单一血清型的单价疫苗免疫失败的情况越来越多,多价苗应运而生,接种后能够很好的抵抗病毒,预防鸡马立克氏病[1]。 免疫程序根据所选疫苗的不同有所差异, 单价苗在鸡 1 日龄时进行首次免疫,21~28 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
3.2 防止免疫失败
3.2.1 合理的保存和使用疫苗
接种剂量控制在有效范围内, 按照使用说明选择正确的接种方法,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确保接种后一周内产生免疫力。 疫苗的保存也是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如果疫苗储存环境温度过高,放置时间过长,或稀释不当 、稀释后的冻干苗未在 1h 内用完,都会造成雏鸡免疫失败。
3.2.2 减少母源抗体的干扰
母源抗体能够干扰血清 1、2、3 型同源疫苗免疫功效, 细胞游离苗的受影响程度要高于细胞结合苗, 但母源抗体对异源疫苗没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为了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可对免疫程序做些调整:增加血清 3 型疫苗的免疫剂量,在母源抗体消失时再次进行疫苗免疫;对不同次代的鸡接种不同血清型的疫苗,如父母代鸡接种血清 1 型和血清 2 型疫苗, 子代接种血清 3 型疫苗;此外,使用细胞结合疫苗能够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2]。
3.2.3 加强疫苗接种后的预防
雏鸡在接受疫苗免疫后, 至少经过 7d 才能获得免疫力,在接种疫苗的 3d 后, 雏鸡容易感染马立克氏病毒而造成死亡,并且血清 3 型疫苗不能阻止鸡被马立克氏病毒感染。 因此,要尤其注意这一阶段的预防,加强卫生环境管理,积极防控 ,避免早期感染。
3.2.4 品种改良
某些品种对鸡马立克氏病有较高的易感性,且可遗传,很难 通过免疫的手段有效的预防, 甚至在免疫过后仍然会患病 ,因此,需要遗传育种的方式对品种进行改良,选育对马立克氏病具有遗传抵抗力的品种。
3.2.5 免疫抑制疾病的预防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性病、鸡传染性贫血病等免疫抑制类疾病能够降低鸡的免疫力,造成免疫失效,应加强此类的疾病的防控, 同时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因素造成的免疫失效。
3.3 做好消毒工作
消毒对防控鸡马立克氏病有着积极的作用,种蛋、孵化、育雏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在种蛋孵化前,要存放在清洁干净的储藏器内,并使用足够浓度的高锰酸钾+甲醛溶液对其进行熏蒸消毒 30min,之后才能开始孵化。 在雏鸡孵出后,应及时清理杂污, 高压水枪冲洗孵化设备及器具, 并进行熏蒸消毒,使用来苏儿水或新洁尔灭溶液对孵化室进行喷洒消毒。 在育雏前需要先使用苛性钠水对育雏舍进行冲洗,而后再熏蒸消毒;每天清洁打扫鸡舍, 定期消毒鸡舍和带鸡消毒。 清扫消毒过程为:清理鸡舍内的粪便、羽毛、垫料,清洁墙面、地面、器具上的灰尘和杂物,清理料槽、水槽等,用清水冲洗地面,使用新洁尔灭溶液、百毒杀溶液或过氧乙酸溶液等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 带鸡消毒程序为:雏鸡年龄应大于 10 日龄,每周消毒 1 次;育成鸡每半个月消毒 1 次;消毒后要保证鸡舍内通风良好。 此外,鸡场内的环境和道路也需要定期消毒,运输车辆在进出前需要消毒,工作人员日常也要保持良好的消毒习惯,防止带入鸡舍病原。
3.4 隔离饲养制度
鸡群应实行严格的隔离饲养制度,尤其是在育雏期间,工作人员进出鸡舍要先消毒,严禁无关人员随意进入,不同年龄的鸡需要分群饲养,同一批鸡的消毒、免疫、给药等工作安排同一工作人员完成[3]。 这不仅能够确保消毒程序顺利进行,还能够减少频繁更换饲养人员给鸡群造成的应激。
3.5 加强饲养管理
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保持鸡舍内的温湿度适宜,并且有良好的通风,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减少从外场引进鸡种的可能,积极控制各项疾病的发生,给予营养全面的饲料 ,保证鸡只抵抗力。
3.6 疫情紧急处置
一旦发现鸡场有鸡患有马立克氏病,要立即将其扑杀,同时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清理鸡舍,并作全面彻底的消毒 ,对所有鸡只进行健康检查,以排查出全部患病鸡,控制疾病的传播扩散,消灭传染源。
4 小结
鸡马立克氏病是养鸡过程中时刻需要注意防范的疫病,对养鸡业的危害巨大,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治疗,因此预防是关键,只有做好疫苗免疫,加强消毒和饲养管理,及时处理疫情,合理控制导致免疫失效的因素,才能够减少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生,降低养鸡业的经济损失。 针对此病的预防,疫苗接种是最重要的手段,但疫苗免疫达不到 100%的保护率,所以,需要加强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够有效的预防鸡马立克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