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县安家堡乡王玉庄村从前是个穷山村,如今依赖生猪养殖业成长成了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远近著名的小康村,这统统归功于选对了一名好支书——王永军。
1997年,在乡当局上班的王永军当选为王玉庄村党支部书记。其时,村民人均收入不足600元,村团体收入险些为零,面临长者乡亲渴求致富的瞻仰眼神,他悄悄立下誓言:必然要挖掉穷根,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上任后他多方探询得知沙岭子等地暖棚养猪效益蛮好,自掏腰包先后多次领导村干部外出考查进修,并率先带头买回30头小猪崽,昔时就赢利1万多元。“猪能如许养,还能赚这么多钱!”村民的心活了,随着搞起了暖棚养猪。
2002年养殖村养猪频道王玉庄村被确定为国度第一批扶贫开辟重点村,他捉住这一机缘,努力做规划、争项目,坚定的刻意赢得了上级扶部分支撑,在村南兴建了养殖园区。为提高生猪品质,他多次到天津通过关系和宁河国度级种猪厂联手协作,建起优良种猪繁育基地,带回了杜洛克、明白、长白等新品种,并买回了B超、人工受精等装备杂交当地猪,基地举行自繁自养,改进品种,缩短生猪出栏周期,加强抗病能力,提高瘦肉率,使生猪养殖效益大幅度提高。他还多方争夺资金,在养殖园区内兴建了生猪生意业务市场,日生意业务量到达300多口,彻底解决了群众卖猪难、猪价低的问题。为加强农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07年他牵头组织建立了养猪协会,2008年又建立了养猪专业互助社,并到河北工商局驻北京服务处为本身的“猪宝宝”注册了“王玉庄”牌生猪商标,极大地鞭策了养猪财产向纵深偏向成长。
在他的领导下,全村走出一条以暖棚养猪为主导财产的富民之路,把一个贫困村酿成了富饶村。今朝,全村暖棚养猪户121户,年猪豢养量达2.5万口,年出栏生猪冲破2万头,全村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王玉庄”牌生猪销往北京、天津、包头、大同及周边省市。“不要钱、不要物,就要一个好支书”,这是王玉庄村民总结出来的顺口溜。王永军以本身的现实动作,赢得村民的一致拥护和恋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