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配方的科学性是保证饲料品质和降低饲料成本的关键因素,而饲料配方的科学性不仅决定于配方者的营养知识水平,还决定于配方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目前,饲料配方的方法主要有:代数法、试差法、能量蛋白质校衡系数法和计算机配方法。代数法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平衡一个最重要的营养指标求两种(或两组)饲料原料配比的方法特点:方法简单,但只能平衡一个营养指标。试差法是以饲养标准的营养需要量为基础,初步拟出日粮各种组分的配比,以各种组分的各个营养素含量之和,分别与饲养标准中的各个营养素的需要量相比较,出现的差额再用调整日粮配比的办法,满足营养需要量的方法;特点:若有经验则配方快,但盲目性大,营养指标不能平衡得很准确。能量和蛋白质校衡系数法是在试差法的基础上分别用能量。蛋白质校衡系数通过增减相关饲料原料的配比将能量、蛋白质分别平衡到营养需要量的方法;特点:营养指标准确,但计算过程复杂,在校衡能量和蛋白质的过程中破坏了非大宗饲料原料的最佳用量及其之间的比例。计算机配方法是利用线性规划的原理通过计算机平衡饲料配方并寻求最优解的方法;特点:快速、准确,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获得最低成本配方。但存在计算机执行命令的机械性、投资昂贵、携带不方便等缺点。
为了弥补以上各种方法的不足,准确地配制饲料,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有效营养浓度范围进行动物饲料配方的方法。利用本方法可一次性使配方饲料的能量、蛋白质(或氨基酸)。钙、磷等的添加量及比例达到动物饲养标准的100%,勿须反复平衡。使用本方法配方,简便、快速、准确、灵活,现详细介绍如下。
1.饲料配方方法及主要依据
有效营养浓度范围法是以动物饲养标准中的营养物质日需要量为基础,利用动物有效调控自采食量范围,确定或查出动物所需营养物质的浓度的可能范围,即有效营养浓度范围;再以饲养标准中的标准营养浓度为基础,一次性将配方饲料的能量、蛋白质(或氨基酸)、钙、磷和添加物等营养指标配平,而不考虑总配比是否满足 100%。将标准营养浓度除以总配比得实际营养浓度,若在有效营养浓度的范围之内则为有效配方。
畜禽的生产水平(增重、产奶、产毛或产蛋等)主要决定于单位时间内有效营养成分的摄入量以及平衡与否。对于禽,饲料的干物质的摄入量主要取决于饲料的有效营养浓度。在一定的有效营养浓度范围内,在各饲料营养物质水平保持平衡的条件下,家禽自身可以调节于物质的采食量达到同样的生产水平。闵建华、张艳玲等应用低能量水平的日粮(代谢能11.17mj/kg、粗蛋白质16.5%)饲喂伊莎蛋鸡,获得了产蛋高峰(89%以上)维持3个月以上、料蛋比2.5:1的较佳饲养效果,其饲养成本比高能量饲料日粮(代谢能11.72MJ/kg、粗蛋白质17.2%)降低2.85%,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罗迪美营养指南——罗纳普朗克动物营养公司的研究成果,推荐家禽的有效营养浓度范围(以ME计)。对于猪,干物质的摄入量往往不采用自由采食控制。由于考虑到饲料利用率、日增重和每日瘦肉生长与不同程度限食的关系,笔者建议可将猪的饲养标准中的营养物质水平下降0~10%作为有效能量浓度范围。当然,在不同品种、年龄阶段、性别和环境条件下,动物调节采含量的范围是不同的,最好进行调查或实测来确定。
2.有效营养浓度范围法配制饲料的计算步骤
(1)按照动物饲养标准,确定配方饲料的主要营养物质的标准水平、添加物水平和有效营养浓度范围。
(2)确定所选用的饲料原料,并从相关资料中查出或实测出相应营养物质的浓度。
(3)根据饲料原料的营养、饲料学特性,对非大宗饲料原料进行最佳限量,并确定部分添加物(抗生素、消化酶等非营养性添加剂)的最适用量。
(4)计算出已限量使用的非大宗饲料原料的能量和蛋白质(或氨基酸)的总水平。
(5)用大宗饲料原料一次性平衡能量和蛋白质(或氨基酸),得出大宗饲料原料的配比。
(6)计算出大宗饲料原料、限量使用的饲料原料和已限量使用的添加物的C、P总水平。
(7)用Ca、P添加物一次性平衡Ca、P,得Ca、P添加物的配比。方法与平衡能量、蛋白质的方法一样。
(8)其它添加物的配比按照已确定配比的饲料原料所提供的添加物水平与动物饲养标准中的添加物水平相比差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确定。
(9)计算出各种饲料原料的总配比,分别除以标准营养浓度和配方饲料原料配比,得实际营养浓度和实际配方原料配比。
(10)检验实际营养浓度是否在有效营养浓度范围之内,若在范围之内则为有效配方。
4.有效营养浓度范围法的主要优缺点
3.1优点
(1)在现有条件下的最经济实用的饲料配方,不仅与其营养物质的水平有关,还与饲料原料的品质和价格有关。本方法打破饲料配方仅依靠标准营养浓度的传统,将有效营养浓度范围与饲料原料结合起来,通过最佳限量的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非大宗饲料原料,主要是农副产品,这样可大大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养效益。
(2)计算方法简单,容易将各种营养指标达到动物饲养标准。通常的配方方法平衡的营养指标是一个点——标准营养浓度。而本方法是在各营养物质比例平衡的前提下,平衡的营养指标是一个有效营养浓度范围。
(3)营养物质的水平及其之间的比例很准确,有利于提高饲料品质。本方法可以保证主要营养物质水平及其之间的比例与标准完全一致,可以减小营养物质之间的拮抗作用而增强营养物质间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4)能够根据营养、饲料学特性保证各种非大宗饲料原料的用量及其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不变,只是绝对用量有所增减,可通过调节采食量达到非大宗饲料原料的最佳日用量不变。
(5)也能够得到符合标准营养浓度的饲料配方。对部分非大宗饲料原料的不同水平限量使用,可得X、Y两种饲料配方并计算出实际营养水平(以能量值计,分别为EI、EII),将两种饲料配方以X、Y的比例组合成一个符合标准营养水平(以能量值计,E0)的饲料配方。
3.2缺点
动物对采食量的调节有一定的范围,只有配方饲料的营养浓度在有效营养浓度范围之内,才是有效配方。若营养浓度过高,则相应增大(或减少)低能量低蛋白质(或高能量高蛋白质)的饲料原料的配比,将营养浓度降至有效营养浓度范围之内;若营养浓度过低,则相应增大(或减少)高能量高蛋白质(或低能量低蛋白质)的饲料原料的配比,将营养浓度增至有效营养浓度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