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鸡

散养鸡球虫病与白冠病的防治

编辑:火鸡  时间:2018-06-18   浏览:
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为寄生虫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 因此夏季是鸡寄生虫病的高发季节, 散养鸡由于设施简陋、管理粗放,极易造成寄生虫病的感染,引起鸡体组织、器官、细胞的损伤,破坏机体的消化功能,表现营养缺乏、生长发育受阻、生产性能下降、消瘦、贫血等症状,抑制育雏和育成期的生长发育, 如预防措施不当,各种日龄散养鸡均有发生的可能,导致鸡生产性能下降, 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 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艾美尔科多种球虫寄生于鸡肠道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是养鸡业常见、重要的一种寄生虫病,一般爆发于 3~6周龄的雏鸡,对养鸡业危害十分严重。
病原特点: 寄生于鸡的艾美尔球虫共有 7 种,分别是柔嫩、毒害、堆形、巨型、布氏、和缓、早熟艾美尔球虫。 其中柔嫩艾美尔球虫寄生于盲肠,又称盲肠球虫,是雏鸡球虫病的主要病原;其余球虫寄生于小肠,称小肠球虫。 各种球虫往往混合感染。
流行特点: 球虫病主要感染 3 周龄的雏鸡,病死率可高达 50%。 北方从 4 月份开始到 9 月末为流行季节, 以 7~8 月份最为严重。多发生于 3 月龄以内的鸡,尤其是散养鸡 ,1 月龄左右多发生盲肠球虫病,2月龄以上的鸡主要发生小肠球虫病。 高温潮湿、密度过大、维生素缺发是诱因,可加重病情,增加死亡率。
临床症状: 盲肠球虫病常见于 15~50日龄的鸡,病鸡翅膀下垂、羽毛蓬乱、嗜睡、食欲不振、 鸡冠苍白、 嗉囊内充满水或气体,同时排出血便。 小肠球虫病常见于 3~20 周龄的鸡 ,病鸡鸡冠苍白消瘦 、精神委顿、两脚无力、瘫倒不起、羽毛松乱、藏头缩颈、下痢,排出大量黏液样棕褐色血便。
剖检病变: 盲肠球虫病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盲肠粗大,充满血液或血凝块,肠壁肥厚,有许多出血斑并发生糜烂,其他脏器均有不同失血特征。 小肠球虫病病变多发生在小肠前段,病变肠管异常粗大,一般比正常粗大 2~3 倍,浆膜面可见白斑和出血点,切开肠管,可见黏膜面有许多出血点,内容物中常有黏液和血凝块。
预防:雏鸡与成鸡严格隔离,及时清除鸡粪,以减少感染机会。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干爽,鸡舍内的地面、用具、人员、定期消毒 , 进鸡前的空鸡舍冲洗干净后用20%的生石灰乳液进行地面处理, 如有条件可用火焰喷灯进行灼烧, 对杀死舍内球虫卵囊有很好的效果。 预防药物主要有地克珠利、莫能菌素等,按常规量添加不得低于 7 天。
治疗: 目前临床治疗球虫病效果好的的用药方式是使用中药制剂拌料 ,5~7 天为一疗程,选择具有驱虫、止血凉血、解毒、消炎功效的中药如柴胡、苦参、清篙、地榆炭、白茅根等拌料;同时用磺胺氯丙嗪钠饮水,连用 5~7 天。 适当添加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 A、维生素 K3 及维生素 B。
2 鸡白冠病
本病是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的血细胞和内脏器官组织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在我国南方常呈地方性流行,因该病常造成病鸡鸡冠和肉垂苍白, 故又名白冠病,该病对雏鸡和童鸡危害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
病原特点: 鸡住白细胞虫主要有卡氏和沙氏两种, 虫体在体内裂殖体和配子体两个发育阶段, 前者主要寄生于鸡的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内, 后者主要寄生于鸡白细胞和红细胞内。
流行特点: 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 ,多发生于 7~9 月份 ,成年鸡较雏鸡更易感染。
雏鸡感染率低,发病死亡率高;成鸡感染率高,发病死亡率低,多为带虫者。 沙氏住白细胞原虫传播媒介是蚋, 卡氏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为蠓。
临床症状:雏鸡和童鸡症状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病鸡体温升高,贫血,鸡冠和肉髯苍白,排草绿色粪便,咳血、呼吸困难而死亡 ,雏鸡 3~6 周发病严重 ,死亡率可达 20%~80%,成年鸡死亡率低 ,产蛋率下降。
剖检病变:剖检病鸡可见肌肉苍白、全身性出血,肝脾明显肿大,质脆易碎,血液稀薄、色淡;全身皮下出血,胸肌、腿肌、心肌有大小不等出血点, 尤其是肾肺出血严重;在胸肌、腿肌、心肌、肝脏等器官上有针尖大小白色小结节突出表面, 严重时可见腹腔内有血凝块;产蛋鸡见卵巢变形,卵泡破裂,有卵黄性腹膜炎病变。
预防: 定期消毒和喷洒一些杀灭昆虫的药物,消灭中间宿主。在白冠病流行季节对鸡舍内外定期喷洒杀虫剂, 如用 0.01%的敌百虫或溴氰菊脂等, 禽舍门窗也可考虑用细网眼纱窗封闭,以防库蠓飞入鸡舍。治疗 :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按 50~100毫克/饲料配合维生素 K3 混合饮水, 连用3~5 天,间隔 3 天后,药量减半后再连用 5~10 天即可。 或用氯喹胺每千克拌料 200 毫克,连喂 3 天,隔 2 天,再喂 3 天。也可用复方泰灭净,前 3 天用 0.8%,后 7 天用 0.2%拌料喂服,疗效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