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了提高蛋鸡产蛋率,育雏是关键。衡量育雏好坏的标准一是体重、二是胫长、三是雏鸡体型的均匀性。在常规育雏的基础上又采取遮黑改造、通风换气以及营养调控。成活率、鸡群的整齐度、成年鸡的抗病力及成年鸡的产蛋量、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的长短,乃至整个养鸡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搞好雏鸡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十点谈一下雏鸡的饲养管理,供广大养鸡户(场)参考。
关键词: 蛋鸡产蛋率;通风换气
1 高温育雏
高温育雏第一周采用 35-36℃ , 之后每周减少 2℃ 直至脱温。即维持在 21℃ 左右。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提供适宜的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雏鸡成活率。 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雏鸡对温度十分敏感, 温度过低, 雏鸡易扎群, 容易挤压而死亡; 温度过高, 雏鸡体内水分易蒸发造成雏鸡脱水, 影响雏鸡的生长。 一般要求第一周雏鸡舍为 32℃ ~ 35℃ , 以后每周下降 2℃ ~ 3℃ , 降温幅度不能过大, 降到 18℃ ~ 20℃ 时脱温。湿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 湿度一般 1~ 10 日龄为 65%~ 70%, 10日龄后保持在 55%~ 65%。
2 营养调控
采用肉雏鸡的营养标准。 即全价肉用雏鸡颗粒料连喂 15 天。 第16 天开始采用肉雏鸡颗粒料加蛋雏鸡全价颗粒饲料。 并按肉雏鸡颗粒饲料 3/4, 蛋雏鸡 1/4 逐渐过渡7 天直至肉雏鸡颗粒饲料与蛋雏鸡颗粒饲料各站一半喂至第 4 周。 之后采用蛋雏鸡颗粒料直至 7 周龄。
3 降低饲养密度
降低饲养密度目的是为了提高雏鸡体型达标。 我们推荐的育雏密度为 1-4 日龄 30-35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