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国发展规模化养鸡事业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一些鸡场随着建场时间的推移,年复一年排放大量的粪便、污水,加上设备陈旧、老化,鸡场环境日趋恶化,这已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些场鸡舍内有害气体超标、饮水不合卫生标准、通风不良、耗能多、饮水系统漏水、清粪方式存在弊端、部分鸡舍粉尘多、场区和场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几个大鸡场统计,986年至1990年大肠杆菌病增加9.74倍,鸡白痢增加2.2倍。某鸡场病死鸡中沙门氏和大肠杆菌两项合计占剖检病例57%以上。这足以说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已成为鸡场发病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虽然不是集中在一个场,但是带有普遍性。作为鸡场来说改善环境是鸡场自身发展的需要,减少污染、保护社会环境也是鸡场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关于改善鸡场环境谈几点意见:
一、坚持以栋舍为单位的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
有条件最好以场为单位全进全出,但在中国目前条件下普遍这样要求不现实。以栋舍为单位全进全出就是同一日龄的由同一种鸡场购进的雏鸡,同时进人一栋鸡舍,同时转群,同时淘汰,鸡群大小一致,易于饲养和管理。雏鸡来源于一个场一批鸡,必须抗体一致,便于防疫免疫,便于消毒。雏鸡一定要来源于健康无病的种鸡场。
二、搞好鸡场定期防疫
消毒场区总体布局上凡进的车辆、人员都需经过消毒池、消毒问或消毒走廊,饲养员进人生产区还要有第二道消毒池或消毒问,外来人员或非直接饲养管理人员不能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生产区的要换消毒胶鞋、工作服,有条件的还要洗澡更衣。场内生产区划分为净道和脏道,饲料车和饲养人员走净道,粪车走脏道。防疫消毒不能对外人紧(是对的)对内部松,因为接触鸡最多的还是本场的饲养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鸡场工作人员家里不能养鸡。
三、改善饮水设备
饮水卫生与否直接关系到鸡只健康。水质应合乎卫生标准,水塔、水箱、水槽要定期冲洗、刷拭,经常保持清洁卫生。鸡舍内的水箱要有盖以防灰尘杂物落人内。据某鸡场检测,水槽进水端每毫升含230个大肠杆菌,水槽90多米到末端每毫升大肠杆菌达到72380个,增加了315倍,由此看来水槽饮水也是造成疾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夏天要每天刷拭。从饮水卫生出发应创造条件逐步采用乳头饮水器。北京市俸伯鸡场从1991年开始试用乳头饮水器,经过三年将全场总饲养 40万只其中蛋鸡28万只笼位全部改装成乳头饮水器,据抽检乳头饮水器滴下的水,每毫升含大肠杆菌3个,最多9个,基本上达到了人饮用水标准。1988年采用水槽饮水时全场全年总用量36万立方米,全部改用乳头饮水器后的1993年全场全年用水量降到10。5万立方米,节水70%以上。从改装开始至改装完成的1991~1993年度比1988~1990年度全场共少死鸡8.6万只,多产鲜蛋177万千克。当然生产成绩的提高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采用乳头饮水器确实起了重要作用。用水少了舍内和场区污染面也小了,环境大为改善。
四、改变清粪方式
要改造清稀粪变为清干粪的工艺;改一年一清粪为天天清粪,鸡舍里鸡粪少了,舍内有害气体自然也就少了。清出来的鸡粪要堆放在生产区内以外划定的堆粪场,不可在场内乱堆,最好能及时售出、运走。大鸡场产粪较多,不能及时运走就要考虑加工问题。目前加工鸡粪的方法很多,北京市峪口、俸伯两鸡场建有鸡粪加工厂,他们采用的是快速烘干法,将每天清出来的鸡粪及时烘干,这样就避免了污染,减少了堆粪场所,便于运输、销售,大大改善了场区卫生环境。过去在鸡场几千米以外就能闯到鸡场臭味,现在到场区内几乎都闻不到臭味。鸡粪烘干以后,每只蛋鸡的鸡粪年增加净收入2~3元。
五、关于鸡舍的通风换气问题
鸡每千克体重的耗氧量和排出的二氧化碳差不多都是其他家畜的2倍,鸡粪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舍内还有大量粉尘,鸡舍通风换气不良会给鸡群带来严重危害。氨气可以破坏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使细菌容易侵入,降低饲料报酬,延迟性成熟。20ml/m3持续6周引起肺水肿、充血,易感新城疫,50ml/m3数日后要流鼻涕、眼泪,达到lOOmL/m3时产蛋量由81%下降到68%,12周以后才能恢复。鸡无汗腺,在高温环境下其体热主要靠呼吸道蒸发水分排除。产蛋鸡在18℃时每分钟呼吸25次,温度升高到35℃时每分钟呼吸达160次。产蛋鸡以气温21℃为基础,环境温度每升高1℃,采食量减少1.5%,高温下显著降低鸡的采食量及采食持续时问,但采食次数增加。产蛋鸡最佳温度是14.5℃~25.5℃,肉鸡除保温期外以21℃~26cC 增重最快。
六、关于通风换气的方式与管理问题
鸡舍建筑形式不同,通风方式也不尽相同,总的目的是要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冬暖夏凉。实践证明密闭式鸡舍纵向通风比横向通风风速高、舍内无通风死角区,有利于改善场区生产环境,减少疾病和感染;可减低生产区噪音、节省能源,降低成本。风机要有几组控制,随季节变化决定排风量大小。有的场进风口与排风口设备相距很近,当开风机时风从进风口进来很快又从排风口排出去,鸡舍中间有害气体抽不出去,应改变这种不合理设备。开放式鸡舍安装风机强制通风换气时,附近门窗应关上以避免风走短路,白浪费电起不到排风作用。不但要注意白天通风换气也要注意夜问通风换气,下午饲养员下班后夜间不能没人管,高密度养鸡长时间不换气有害气体积聚就会危害鸡群,冬季夜间要定时适当通风,夏季白天温度高,鸡吃得少,夜间温度比白天低,给鸡创造适宜的环境可起到补偿作用。鸡舍周围和鸡舍之间不要铺水泥地面,因为这种地面夏季辐射热很厉害。夏季加大通风量只能使鸡体感舒适,绝对温度降不下来多少,夏季炎热时间长又比较干燥的地区可考虑安装湿帘降温。
七、场区绿化问题
每百株大树每天能释放50kg氧气,吸收66.7kg二氧化碳,家禽正好需要大量氧气和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夏季由于树叶蒸发水分和吸收、遮蔽太阳辐射热而降低了畜禽舍温度,有高大树木覆盖的鸡舍夏季在烈日下比没有树木覆盖的鸡舍气温低3。C~50(2,冬季可以防止强烈寒风的袭击。有人怕栽树招鸟带来传染病。这要权衡轻重。现代化规模化养鸡全部鸡群都在舍内笼养,特别是密闭式鸡舍灯光照明,舍内很暗,鸟很少飞入,与鸡直接接触的机会就更少了,鸡舍之间栽树常年受益,利多弊少。某大鸡场原来鸡舍之间有树,已起遮荫作用,后来砍掉,通过两对比,认为还是有树好,又不得不重新栽上。
八、关于新建场场址选择问题
新建鸡场除要选择地势高、便于排水、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电源比较方便等条件外,不要再在大中城市近郊区、工矿企业和人口比较稠密的附近建大中型鸡场,因为农村建设事业发展很快,几年以后鸡场与附近工矿企事业、居民矛盾突出时鸡场有可能无法立足。
九、要重视饲料卫生
饲料加工、储存、运输、饲喂过程中避免病菌污染也是搞好综合防疫措施的重要环节,这一点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有的鸡场的饲料场或饲料间距堆粪场很近,中间隔离不严。有的场在鸡舍工作间里拌料,而病鸡、死鸡就扔在工作间地上,这就很难避免污染饲料。发霉变质的饲料不许进入配料车问,发霉的饲料不单是降低营养的问题,重要的是使鸡消化能力减退,肝脏机能和免疫机能下降,容易诱发其他疾病,使生长发育受阻,产蛋率、种蛋孵化率、饲料效率下降。发霉料对鸡危害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