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鸡

维生素K的生物学特性

编辑:  时间:2017-07-21   浏览:

  维生素K又名凝血维生素,是一类含有甲萘醌结构的抗出血性化合物的总称。维生素K可分为两大类化合物: K1(叶绿醌)、K2(甲萘酯)、和K3(异戊烯甲萘醌),可动植物体内提取;另一类为水溶性化合物: K4,人工化学合成。最重要的为K1、K2、和K3,商品用维生素K是维生素K3的衍生物。维生素K3的活性成分为甲萘醌。

  维生素K1是金黄色粘稠油状物,耐热、易氧化,在强碱、强酸、光照的辐射下很不稳定。维生素K2 是一类黄色晶体,性质类似于维生素K1。维生素K3是脂溶性的,但其亚硫酸氢钠加成物为水溶性,白色晶体,无臭味,常温下稳定,遇光易分解,活性很强,约是维生素K2的4.3倍。 维生素K为脂溶性维生素`,因而其在消化道中的吸收需要胆汁和胰液的参与。通常维生素K先溶于脂肪性分子胶团中,再在以上两种消化液的参与下被吸收。任何脂肪吸收机能障碍,均会减少维生素K的吸收。维生素K3盐和维生素K4是水溶性的,即使在低脂肪日粮中,它们也能被动物较好的吸收。 在动物体内,只有生物活性的是K2、,而维生素K1、和维生素K3经吸收后都要在肝脏中转化为K2才能发挥功能。不同维生素K的吸收效率不同,一般在 10%~70%之间。维生素K1,的吸收率较低,沉积率较高;而维生素K3刚好相反。

  天然维生素K的稳定性很差,而维生素K3盐在不含徽量矿物元素的复合维生素预混料中稳定性很好,但在碱性条件下维生素K3盐很容易被破坏,因此碱性或微碱性的矿物质不能和维生素K3盐混在一起。维生素K3盐的稳定性,还会因为饲料中含有氯化胆碱或较高水分而降低。饲料制粒过程中的搅拌混合,高温、挤压等均会增加维生素K3盐的破坏。因此,在具体应用时,应筛选更加稳定的维生素K衍生物,以使其在含氯化胆碱、微量元素的预混剂或饲料中长期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