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肉鸡的育种,其实施对象主要是种鸡,即原种、祖代、父母代等,通过对它们进行育种,最终在商品代体现出育种的成果。肉鸡育种一般要符合下面七点要素:
(1)、羽色:鸡的羽色虽与鸡的种质、鸡肉营养与味道没有特定的关系,但由于在活鸡市场上,消费者偏爱黄羽或黄麻羽,不少地方还通常把三黄鸡与优质肉鸡的概念相等同。因此,在优质肉鸡的育种中羽色选择要予以充分的重视,优先选育的性状就是黄(或麻)羽。个体选择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即从表型选择纯黄羽或麻羽,采用闭锁群体选育法,同质选配,经过几个世代,使群体毛色的一致性提高。尤其对于羽色较为混杂(如有麻色、黑色、棕色、白色、芦花色等多种杂乱颜色) 的鸡群采用闭锁群体选育法,更有助于白色和其他杂色有进一步纯合和暴露的机会,再通过表型选择,将杂色羽个体全部淘汰。有时也可借助测交方式,从基因型上清除杂色基因。
(2)、体型性状:体型一般有大、中、小三种,其中以小型优质黄(麻)羽肉鸡经济价值较高,应根据不同品种和不同消费习惯来选择肉鸡的体型。无论何种体型,都要求头小、颈短、胸宽、胫矮、胫细、胴体丰满。对于胫的长度、粗细和颜色,选择方法是先选出体重合适的个体,再从中选出胫短而细、颜色偏黄的个体,其中对公鸡胫长的选择标准适当放低些,以保证公鸡有足够的体重,而母鸡则加大选择压,尽量选出胫短而细的个体,其体重相应降低一点也是允许的,因为母鸡体重对后代影响相对较小。除体型大小和胫的长度、粗细和颜色外,每世代都选留冠红,体斜长适中,尾短、毛滑光亮的个体,相应地坚持淘汰体躯过窄过长、尾太翅、羽毛蓬松的个体。
(3)、肉质性状:肉质主要决定于品种,以肌纤维细、肌束小的鸡种为好,中速、慢大型品种能符合要求,经饲养90-130天后,皮薄骨细,肌肉嫩滑,皮下和肌间脂肪分布均匀,适于各种烹调,尤其适合制作白切鸡、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