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鸡

鸡白血病及其鉴别诊断和预防控制措施

编辑:小小鸡  时间:2018-06-18   浏览:
摘要: 由多种亚型鸡白血病病毒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被称为鸡白血病。 该类疾病通常可引起患鸡生长速度缓慢、 免疫抑制和多组织器官生长发育减缓、 萎缩甚至肿瘤等等,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不利于鸡养殖业的推进和发展。 近些年来,此类病的发展呈上升态势,不仅肉鸡易感染,而且蛋鸡和肉蛋鸡也容易发病, 与此同时对我国的一些地方鸡也具有严重威胁。
关键词: 鸡白血病;鉴别诊断;防控措施

1 鸡白血病的概述
鸡白血病属于鸡群中常见的一种肿瘤病 , 鸡白血病病毒(ALV)属于一类反转录病毒,其传播方式有两种 ,即可以横向传播,或者过种蛋垂直传播。 该类病毒一旦感染鸡群,很大程度上影响鸡群整体质量,主要体现为两个主要方面:第一,表现为皮肤血管瘤及不同内脏不同组织肿瘤,造成鸡只的死亡率升高;第二,表现为亚临床现象,直接影响鸡群的多项生产性能,例如免疫抑制或生长发育缓慢,产蛋能力下降,致使淘汰率升高,鸡只体重均匀度差、离散度大以及饲料转化率下降等,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因此会受损。
2 鸡白血病的鉴别
鸡白血病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淋巴性白血病, 较少情况会出现成红细胞白血病,至于肾母细胞瘤、骨石病、骨髓细胞瘤、血管瘤、肉瘤和肉皮瘤等几种类型更为少见,该类鸡病通常情况下没有非常明显的特征性症状[1]。 但是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应密切注意观察鸡群的动态变化,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比如鸡群中个别鸡的鸡冠及肉髯颜色苍白并且皱缩, 也可能少数出现发绀;鸡只食欲不振或拒绝进食,下痢,身体消瘦而衰弱,患病鸡只常常腹部会增大,甚至有时可以直接摸到肿大的肝脏,此时鸡只身体会渐渐消瘦下来,精神状态不佳,蛋鸡则将停止产蛋,如果用手触碰皮下肿瘤,肿瘤呈结节形或者弥漫形[2],个头大小不均,肿瘤形状变化也很大,最后患病鸡只会因衰竭而死亡。 一般来说,此时饲养人员就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本鸡群中的鸡只应该患有淋巴性白血病。
本病的病原体在鸡只体内的多种器官中均可繁殖, 肿瘤是其表现形式,于肝、脾、法氏囊中常见[3]。 肿瘤外观呈柔软、平滑、有光泽的状态,颜色为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小的有针头大,大的如鸡蛋大。 肿瘤存在多种形态,有结节型、粟粒型和弥漫型。 弥漫型肝脏属灰白色,比正常的肝脏要大几倍,具有大理石样外观特征,也就是平时常说的“大肝病”。 脾脏的变化与肝一样,法氏囊的肿瘤则呈很小的结节状, 当患病严重的鸡被剖检时, 打开腹腔,可见各个内脏器官广泛发生病变,甚至互相粘连,无法分开。
3 预防控制措施
对于鸡白血病的治疗,现在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甚至没有防控该病的有效疫苗和药物, 因此防控本病最好的有效控制措施是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3.1 落实饲养环境的卫生防疫制度
因为在外界环境中,鸡白血病病毒的抵抗力弱,所以,在鸡生产各环节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就显得意义十分重大。 依据实际情况,还要制定适合本鸡场的免疫程序及免疫监测系统,为防止可能引起的免疫抑制,增加鸡白血病的患病几率。 对病死鸡、鸡粪实施消毒加工,尽可能降低病死鸡和鸡粪的污染,从而切断传染源。
3.2 注意引种问题
各个养殖场在苗鸡选择上, 应第一考虑的因素为苗鸡的健康质量,换句话说,原种鸡应从外源性鸡白血病病毒无感染或者感染率很低的上代种鸡场引进, 切记莫因一点点价格差异而引起后续的一系列问题,并且一定要检测引进的种公鸡,尽可能淘汰白血病阳性鸡,进而切断了垂直传播途径。
3.3 应用标准化封闭式圈舍
目的是防止该病水平传播,因此应用标准化封闭式圈舍,尽可能地减少鸡只和外界的接触的频率, 从理论上说也就减少了感染机会。 保护鸡群健康成长又多了一道屏障。
3.4 科学地饲养管理
尤其注意雏鸡阶段的饲养管理, 因为雏鸡阶段最易感染鸡白血病病毒,若垂直感染的雏鸡,出壳后即可排出毒素 ,稍加不慎,影响很大。 同时鸡群的饲养密度要适宜,室内温度湿度达标,在饲喂时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及清洁的水源,按时按量,严禁喂食变质发霉或过期的饲料, 也不能因为人为原因随意更换饲料或者打乱饲喂时间。 确保鸡群的营养供应,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灯光等的应激刺激。
4 总结
总的来说,在鸡养殖的过程中,鸡白血病在鸡群中存在,将是个长期问题,因为现在还没有预防鸡白血病的长效疫苗,而且近段时间内也很难研制出真正有效的疫苗。 因此,针对鸡白血病的预防控制,就需要在养殖的各个环节的不同层次,都采取适宜的措施,且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准确地判断。 当然,目前要想净化控制我国鸡群中的 ALV,仍需克服的困难很大,且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任务。 令人高兴的是,日前的研究越来越接近这一目标了,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此事,相信在不久的某一天 ,鸡白血病的控制将会出现新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