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滦南县一肉鸡场雏鸡发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判断为传染性腺胃肌胃炎混合感染肠毒血症。 通过药物治疗,环境控制,加强营养控制了病情。
关键词:肉鸡;腺胃炎;肌胃炎;肠毒血症;剖检;混合感染;诊治
1 发病情况
滦南县安各庄镇一肉鸡养殖场,全封闭鸡舍,远离居民区,采用全进全出网上饲养。 6 月初, 该鸡场引进鸡苗 7000 只,在15 日龄时鸡突然发病,开始出现饲料样粪便(黄色粪便),鸡只大小参差不齐,减料明显,3、4 天后出现扎堆,被毛不齐,严重的食欲废绝,停止饮水。
2 临床症状
发病前无明显征兆,15 日龄突然发病,出现饲料色大便,鸡只大小不齐,减料,3、4 天后出现扎堆,被毛不齐,严重者食欲废绝,停止饮水。 个别鸡拉红褐色粪便,严重的死亡。
3 剖检变化
经剖检病死鸡 10 余只,其病理变化为腺胃肿胀 ,腺胃肌胃比例失调。 外观呈乒乓球状,剪开后自动外翻,腺胃乳头水肿、扁平,有的消失,有的乳头周边有出血,指压有暗灰色液体流出。 肌胃角质膜增厚,外观呈干豆腐样,糜烂区有黄色突出的溃疡灶 ,角质层有裂缝。 剥离角质层后肌肉壁上有出血。 肠道粗细不均,有的鸡表现为小肠卡他性炎症,中后段肠壁菲薄、出血、瘀血、肠黏膜脱落。 肠道内有大量的黄褐色坏死伪膜附着,剥离后可见到 肠壁的鲜红色溃疡面。 另外肠内还有大量的红褐色、黑色的含有血液的内容物,呈“西红柿样”。 严重的死亡鸡肠道呈片状,肠壁中空,无内容物。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精神沉郁,饮食欲减退,被毛不齐,拉料粪,排红褐色粘稠的稀便;及肌胃腺胃及肠道的病理变化:肌胃腺胃比例失调,腺胃乳头水肿,肌胃角质膜增厚、糜烂、有黄色溃疡灶等,小肠卡他,肠黏膜脱落,内有“西红柿样”的内容物,肠壁变的菲薄等,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腺胃肌胃炎并混合感染肠毒血症。
5 治疗
5.1 降低密度,加大通风,聚维酮碘 1∶500 倍带鸡消毒。
5.2 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 ,腺胃炎 (药名 ,广牧生产 )每天800 克加入 300 斤水中,一次饮用(约 2~3 小时饮完),中药槐花散(广牧生产)3000 克拌料 600 斤集中一次饲喂,连续用药 5 天。
5.3 加强营养,使用品质较好的饲料并使用脱霉剂,停药后饮水加复合 B 维生素和电解质预防提高抗病力,预防复发。通过以上治疗措施,2 天后鸡群病情明显好转,疫情得到控制,只有少数病重鸡死亡,死亡率在 2%~3%左右。
6 分析
腺肌胃炎及肠毒血症都是几年来在肉鸡上常见的疾病,这两种病致病原因均较为复杂 ,且与环境因素、饲料品质、饲养管理不当,鸡群抵抗力下降有密切关联。
肉鸡腺肌胃炎应以预防为主。改善环境条件,保温的同时注意通风,早期湿度不要太大。 料盘、水盘的定期清理、消毒。 不使用霉变饲料,当饲料质量不是很好时添加脱霉剂类产品预防。 使用杀细菌、真菌(真菌包括霉菌)的药物,杀灭霉菌,减少霉菌毒素的产生。 在发生肌胃炎、腺胃炎时,除了吸附霉菌毒素、杀灭霉菌外,同时要修复胃肠道,恢复消化道机能,保证良好的消化吸收。 对有发病史的鸡场,从进雏第二天开始用药物预防,连用三天。 无发病史鸡场,自雏鸡 7 日龄新城疫首免后,在第 8、9、10 天连续三天给予药物预防。
肠毒血症多与腺胃肌胃炎及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 预防治疗需兼顾用药。 从抗菌、抗厌氧菌、抗球虫、以及纠正电解质的平衡和修复受损的黏膜来进行综合治疗。 其中广谱抗菌的药物可以杀灭肠道内的有害病菌,防止继发感染;黏膜修复剂可以修复被损害的肠黏膜,改善消化机能,防止有害物质侵害畅黏膜;抗球虫药物,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球虫病,以防避免球虫病对肠黏膜造成损伤。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怎么提高青年鸡雏鸡成活率
- 新式养鸡大棚的结构与功能,新式养鸡大棚的设计
- 鸡的品种大全,鸡的品种有哪些?
- 林下养鸡技术方案,林地养鸡技术要点
- 鸡眼镜怎么戴?给鸡戴眼镜的正确方法
- 解读鸡滑液囊支原体病
- 蛋鸭养殖过程中蛋鸭瘫痪怎么办?
- 鸡球虫病、坏死性肠炎和盲肠肝炎的鉴别诊疗
-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 中兽药在家禽规模化养殖中的应用
- 中药发酵及其在家禽业的应用前景
- 肉鸡安卡拉病与法氏囊混合感染的诊治
- 一起鸡白血病诊疗实例及鉴别诊断
- 重视“种鸡管理性疾病” 提升企业效益
- 中小型规模鸡场几种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
- 鸡肿头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 养鸡用药小知识
- 散养鸡禽霍乱的流行与防治措施
- 散养鸡球虫病与白冠病的防治
- 利用网络诊断疾病需要做好哪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