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合浦党江镇早造虾频传捷报,养户喜获丰收,大家对养成中造虾都抱以极大的信心。但是笔者近来了解到的情况是:七月份以来气温偏高,降雨、台风等自然天气变化莫测,水色难以控制,七八成养户的虾塘都出现过白便。
据今年刚用海壹料的陈老板介绍,他周边出现过白便的虾塘基本上都已排塘。那么在如此严峻的养殖环境下还能养出大虾吗?然而海壹用户曾老板就做到了!曾老板认为:幼虾阶段需完善虾的肝胰脏生长,这样在养殖后期,肝胰脏的耐受力会更强,有利于对虾抵抗藻毒素、细菌、病毒等侵袭,所以他选择了与其理念一致的虾肝强A料。后期本计划使用草虾料,但看到虾肝强A料取得显著效果后,40多天后他改变初衷果断使用虾肝强B料,目的就是提高虾的生长速度,规格越大抗病害能力越强,当然也是为了应对日益变化的水体环境,在病害未来之前早点出虾。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曾老板的养虾数据!

笔者经过与曾老板多次交流,概括了曾老板成功养殖技术的几个要点:
1、早造虾结束后,曾老板先利用一口0.8亩的虾塘对虾苗进行了20天的标粗,然后按面积比例分出部分虾到隔壁的2.2亩虾塘,两口塘同步管理。标粗处理能提高水质调控和饲养投喂的精细度,从而提高虾苗成活率。
2、全程坚持乳酸菌拌料。水体温度高,对虾的代谢能力增强,拌乳酸菌有利于虾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其次,当地白便盛行,而乳酸菌本身具有修复和保护肠道的作用,俗话说:“养好一条鱼,护好一根肠”,这个道理对于养虾同样适用。
3、藻菌调控稳定水质。中后期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明显偏高,一方面通过定期肥水等步骤维持藻量的丰度和稳定,另一方面,使用菌类产品(如海先锋1号、光合素等)及时分解水体中的有机质,并配合化学改底,多项方案齐头并下稳定水质。
作者:特水所胡田恩
湛江海壹韦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