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解剖特点,对于环境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雏鸡舍氨气每立方米不超过10毫克,成鸡不超过15毫克;硫化氢雏鸡舍不超过2毫克,成鸡不超过10毫克;二氧化碳每立方米不超过1500毫克;恶臭稀释倍数不超过70。鸡舍外的场区和生活区要求上述物质含量还低;鸡舍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不超过4毫克;总悬浮颗粒物每立方米不超过8毫克,微生物数量应控制在每立方米25万个以下,空气中的尘埃是细菌的重要携带者。而现实中许多养殖户忽视鸡的生理解剖特点,没有为鸡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主要表现在:鸡场的选址不当、鸡舍的建造不合理,没有科学的通风系统,不重视通风、不敢通风、不会通风。鸡场地势低洼、环境狭窄,有的在树林建场或在场内种植大量树木,使得风刮不进去,有害气体排不出去;鸡舍间距太窄,气流不能很好流动,窗户设置不合理,没有地窗、天窗,空气形不成对流,没有通风设备或设置不合理;有的生怕鸡冷着、冻着不敢通风(别忘了鸡身上长有羽毛,它可以通过羽毛的生长调节,适应外界温度变化,没有冻死的鸡,只有通风不良造成鸡的死亡);有的因一次通风发病而“十年怕井绳”不再通风。所有这一切使鸡长年生活在缺氧,氨气、硫化氢气体、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严重超标的环境下,外界病原微生物不仅很容易侵入机体引起鸡的发病,而且常时间通风不良,组织缺氧,心、肺功能下降,血液载氧不足,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对于免疫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我们常把通风后,出现呼吸道疫病,归结为这次通风造成的,其实不然。往往在天气转暖或天气晴朗之前2—3天是无风的日子,此时如我们紧闭鸡舍,内外界空气不流通,鸡舍有害气体超标,病原微生物极易潜入体内,形成了发病的“潜伏期”,天气变暖时通风没有循序渐进,也就出现了随后发生呼吸道病的现象,也就是说天气变化前的无风日子才是鸡的“黑色星期天”。所以通风是鸡饲养管理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怎么提高青年鸡雏鸡成活率
- 新式养鸡大棚的结构与功能,新式养鸡大棚的设计
- 鸡的品种大全,鸡的品种有哪些?
- 林下养鸡技术方案,林地养鸡技术要点
- 鸡眼镜怎么戴?给鸡戴眼镜的正确方法
- 解读鸡滑液囊支原体病
- 蛋鸭养殖过程中蛋鸭瘫痪怎么办?
- 鸡球虫病、坏死性肠炎和盲肠肝炎的鉴别诊疗
-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 中兽药在家禽规模化养殖中的应用
- 中药发酵及其在家禽业的应用前景
- 肉鸡安卡拉病与法氏囊混合感染的诊治
- 一起鸡白血病诊疗实例及鉴别诊断
- 重视“种鸡管理性疾病” 提升企业效益
- 中小型规模鸡场几种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
- 鸡肿头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 养鸡用药小知识
- 散养鸡禽霍乱的流行与防治措施
- 散养鸡球虫病与白冠病的防治
- 利用网络诊断疾病需要做好哪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