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鸡

搞好肉鸡生产的关键是环境管理

编辑:  时间:2017-07-21   浏览:

  一、温度管理

  温度是整个肉鸡饲养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它直接关系着肉鸡的生长发育效果和饲料利用率(饲料的转化率最高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25℃)。温度太高,鸡只食量减少,饮水增加,生长缓慢;温度过低,雏鸡卵黄吸收不好,消化不良,耗料量增加,还容易引起呼吸道病。因此要尽量缩小鸡舍内的温差。调整温度从第一天起每天下降2℃~3℃。一般夜里温度要比白天高1℃~2℃;免疫接种或应激作用下的鸡舍温度应升高1℃~2℃,要始终给肉鸡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

  二、湿度管理

  在实际生产中容易出现前期湿度偏低,后期湿度偏高;夏季湿度偏低,冬季湿度偏高的现象。为了给鸡群制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育雏前两周湿度应控制在 65%~75%之间,3周以后到出栏期间湿度可控制在65%左右,因此应采取措施来调节鸡舍的湿度。降低湿度可采用加强通风,加强饮水管理,减小漏水,及时更换垫料和板结垫料等方法;加大湿度,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可在鸡舍洒水,消毒或吊挂湿帘。

  同时还要处理好温度和湿度之间的关系:高温高湿会降低雏鸡的食欲,甚至中暑,另外舍内湿度过高,病原体滋生繁多;高温低湿也有坏处,当湿度低于40%时,舍内空气干燥,尘埃增加,容易诱发呼吸道病,在这方面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因为有的鸡舍连温度计都没有,即使有也不能正确使用,全凭感觉去做。

  三、通风管理

  首先应该理解通风的作用:其一,通风能起到换气的作用,排除舍内污气换进新空气;其二,通风能调节舍内的温度湿度。我们在做通风时要知道通风的目的。1 周~2周以保温为主,通风的目的在于换气,通风时要注意设置必要的进风口、出风口,防止冷风直接吹到鸡体。3周以后要逐渐增大通风量,通风的目的在于调节鸡舍的温度、湿度,为避免通风带来的负面影响,冬季可利用中午时间通风换气,若有必要可先升温,再安排通风。

  四、消毒管理

  上批鸡出栏后,大量的病菌病毒留了下来,为下批鸡的生产埋下了很大隐患。进鸡前的清理消毒就是要把这些病菌病毒彻底消灭,为下批肉鸡生产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我们要彻底消除鸡舍场区的粪便及污物,然后用喷枪冲洗。这里所说的彻底不仅仅是地面、墙壁,而是生产场区的每一个地方,比如,垒窗的砖块、挡风帘(挡风帘要把绑绳解开,认真清理)、水线吊绳、铡刀等。也就是说必须把大大小小的污染源完全清理干净,待鸡舍通风干燥后,再安排消毒。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清理、消毒切忌同步进行。消毒工作需要注意四点:一是选择合适的消毒药;二是把握好消毒药的浓度;三是彻底消毒,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最后是熏蒸时鸡舍一定要封闭好,同时要把握好甲醛用量(每立方米30毫升)、鸡舍湿度(65%~70%)、鸡舍温度(20℃~25℃)和熏蒸时间(最低要保持24小时)。

  消毒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采用有效的消毒措施,必将有效减少鸡舍中的大量病源,从而减少鸡群的发病机会。饲养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消毒的重要性,另外一定要杜绝卫生死角,消毒之前务必进行必要的清理。总之,日常消毒是一项贯穿整个养殖过程的常规工作,积极有效的消毒必将减少环境中的病毒和细菌,为鸡群的健康生长平添几分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