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颗粒饲料质量对于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颗粒的大小与颗粒料的质量又怎样的关系?
鸡群喜欢采食颗粒较粗的饲料甚于采食颗粒较细的饲料,并且这种喜好通常与增加饲料的摄入量以及改善鸡群的生产性能联系在一起。一般的假想是将原料磨碾成较细的粉状颗粒会提高颗粒饲料的质量;但是,这样的科学依据并不很明确。将原料磨碾成较细的粉状来提高颗粒饲料质量的潜在好处必须与饲料厂进行这样做法所导致的能源成本的增加相平衡。颗粒料质量较差以及颗粒破损较易发生的情况下,将原料磨碾成较细的粉状会造成饲料中的粉状颗粒增加,并对商品代肉鸡的生产性能造成负面影响。相对于饲喂颗粒较粗的饲料,饲料颗粒太细会造成采食时增加饲料浪费以及增加采食时的能量消耗,并且因挑食而摄入营养不平衡的日粮。
饲料颗粒大小对商品代肉鸡的生产性能有很大影响;饲料颗粒太细将减少饲料摄入量和生长速度。但是,饲料颗粒太粗也会对商品代肉鸡的生产性能有负面影响。什么样的颗粒饲料才能使鸡群发挥出最佳生产性能呢?饲料颗粒质量较差及颗粒破损情况发生时,使用颗粒较粗的饲料可能有利于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与其饲喂颗粒较易破损成细粉状的颗粒饲料,还不如饲喂质量较好的粗颗粒粉料。饲料颗粒的均匀性对鸡群生产性能发挥也很重要。饲喂颗粒大小均匀的日粮鸡群的生产性能也较好,饲料的摄入量增加,并且生长速度较快。鸡群更容易采食颗粒大小均匀的饲料并且减少挑食。颗粒均匀对颗粒饲料的质量也有好处,如果颗粒料中的饲料颗粒大小都一样,颗粒的破损机会也相对较少。
了解饲料的营养成分(由营养学家决定)和鸡只实际摄入量之间的误差非常重要,应尽可能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理想的饲料摄入量是鸡群有效利用饲料和获得较佳生长速度的基础。实际上以现有的数据仍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Niretal.(1994)提供的数据建议在采用粉料的情况下,育雏料的最佳颗粒大小为0.7-0.9mm。如采用颗粒饲料,安伟捷建议0-10日龄的鸡群应饲喂经筛滤过的颗粒破碎料,11-28日龄饲喂颗粒直径大小为2-3mm的颗粒饲料,29日龄到上市饲喂颗粒直径大小为3mm的颗粒饲料。目前还没有制作颗粒料的原料最佳颗粒大小的数据。这要取决于不同的原料和饲料厂的设备以及饲料的加工等因素。一般原则是制作颗粒料的原料颗粒应足够细以确保颗粒料的质量,并且不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为了达到这种平衡,应结合鸡群的生产性能定期对颗粒料的质量进行监测。颗粒料质量/饲料形状对饲料摄入量和生长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颗粒料质量较差会造成鸡只饲料摄入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