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鸡

高产蛋鸡的光照原则解析与管理技巧

编辑:  时间:2017-07-21   浏览:

  照明系统的设计和布置

  光照度可用照度计直接测量。光照度的单位是勒克斯,可简写为lx。被光均匀照射的物体,在1m2面积上得到的光通量是1流明时,它的照度是1lx。在生产中,可按以下方法简单计算照明灯泡的数量和瓦数。普通灯泡每瓦大约发出6.15流明的光到达鸡背水平。假设有一个2000m3 的育成鸡场,需要10lx光强,则总共需安装3252(2000×10/6.15)W灯泡,如果25W的灯泡,则需130盏灯泡(3252/25)盏灯泡。安装灯泡的高度一般为2.0-2.4米,灯泡间距一般为3米,安装两列以上的灯泡需要交叉排列,使舍内照度均匀。要保持灯泡的清洁,及时换掉坏灯泡;最好加灯罩,可提高光效率30-40%。按上述方法,育雏第一周内,每15m2的鸡舍安装一个40W的灯泡,第二周开支逐渐交错的换用25瓦灯泡,进入育成期逐步交错换用15瓦灯泡就可以了。

  密闭鸡舍中长采用人工照明设备,如高效节能灯来满足鸡的需要。在实际生产中,高效节能灯因具有寿命长、能效好、发光效率高、光纤适合人的视觉、调节频率较高等特点,能满足鸡的生理需要,是理想的鸡舍照明设备。鸡舍内照明系统的合理布置是供给蛋鸡适宜光照的直接保证。在集约化蛋鸡生产中常用的是阶梯式和叠层式鸡笼,特别叠层式鸡笼上下层全部重叠,育成鸡笼架净高近4米,若与普通鸡舍一样在同一平面布置灯具,势必影响下层笼的采光。因此,叠层笼养鸡舍的照明系统采用的是高低两层布置形式。通常,下层灯离地面1.8-2.2米,上层灯离鸡笼顶部0.2-0.4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层鸡的光照条件比较均匀。

  光照管理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光照管理应从雏鸡开始为最好,最迟不能超过育成期,否则达不到理想效果。

  2 光照制度一经实施,不宜变动,不可忽照互停;时间不可忽长忽短;强度不可忽强忽弱。尽可能保持舍内照度的均匀,并维持应用的照度。

  3 育成期光照制度到产蛋期过渡,结合鸡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比如大母雏生长发育较差,体重较轻,可推迟一周增光照时间。增光照时间前1-2周加饲料,在开始增加光照时,换用蛋鸡料。

  4 不能突然改变光的颜色和光照时间,尤其对产蛋鸡,补充光照的时间应由短到长,且在早、晚补充为佳,以便增加鸡的采食量。但要注意,初期每周增加光照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以免导致脱肛。对光线强度应渐明或渐暗,从育成期光照方案过渡到产蛋期方案也要逐步进行,如果突然关灯或缩短光照时间,则可能引起惊群、换羽、产畸型蛋或休产等现象。

  5 光照管理必须要与完善的饲养管理体系相匹配,合理的光照才能明显提高鸡的生长性能。

  6 灯泡设置要合理,分布要均匀,不要有暗区。鸡舍内有多排灯泡,每排灯泡应交错分布;灯泡与鸡舍沿壁的距离应只有灯泡间距的一半为宜。

  光照对蛋鸡的影响

  光照对鸡的性成熟、产蛋、蛋重、蛋壳厚度、产蛋时间、产蛋到排卵间隔、受精率、精液质量与孵化期及生理状况、活动、代谢及行为个方面都有影响。

  1 光照时间对蛋鸡的影响

  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鸡性成熟日龄密切相关。育成期光照时间过短将延迟性成熟,时间过长则使性成熟提前。过早成熟的鸡开产早,蛋重轻,产蛋率低,产蛋高峰持续期短。若产蛋高峰时突然缩短光照则可降低产蛋率、增加死亡率,即使恢复原来光照,也很难短时间内达到原来的产蛋水平。

  2 光照强度对蛋鸡的影响

  过强的光照,可使鸡烦躁不安,造成严重的啄癖、脱肛、神经质。光照突然增强,可使鸡群的破壳蛋、软壳、大蛋、双黄蛋、小蛋等畸形蛋增加,鸡的猝死提高,但光线太弱,可使雏鸡采食量下降,饮水减少。李辉(1999)在进行光照强度对笼养鸡产蛋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将鸡分为数量相等的上中下三层,采用不同的光照强度,发现中层鸡产蛋量明显高于上下两层。雏鸡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熟悉环境,进行觅食与饮水。合理的光照强度不仅可提高鸡的产蛋量和群体产蛋率,而且还能节约用电,减少鸡恶癖的发生。

  3 光照颜色对蛋鸡的影响

  鸡对光线有较强的色感。在红光下鸡趋于安静,啄癖极少,成熟期稍迟,产蛋量增加,但受精率降低;在黄光下,鸡的饲料报酬低,性成熟延迟,蛋重增加,产蛋量减少,啄癖率提高;绿光可使鸡的性成熟提前,公鸡的配种能力增强,增重加快;蓝光促进性成熟,提高公鸡的繁殖力,增重加快,啄癖极少,但会使母鸡产蛋下降。

  光照对鸡生殖机能的作用还受机体内在生物节律与光照周期变化的同步性的影响。光线对机体的作用不仅取决于光照周期的长短或明、暗长度的比例,而且可能更主要取决于光线照射与此生物节律相符合,机体即发生反应。否则,无论给多大光照其效果也不会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