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一直是一个“百谈不厌”的话题,因其具有传播速度快,潜伏期长,大小猪均可发病,病后恢复困难,7个血清型间无交互保护性等特点往往令广大养殖者难以防范,发病后造成巨大损失。
综合防治措施
1、疫苗免疫直接有效
目前用疫苗防疫本病仍是主要手段,但疫苗选择也很重要。首先,由于境外流行毒株频繁传入,导致我国口蹄疫疫情日趋复杂化。威胁毒株多,有3个血清型,6个拓扑型,11个分支,防疫难度继续加大。这就需要我们密切关注该病的流行动态,多与疫苗生产厂家和同行交流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的匹配问题。
其次,病原群体循环,免疫压力下致使病毒不断变异;动物带毒情况严重,缺乏有效净化措施。我们要做的是关注疫苗研发及应用情况,选用适合当前形势的疫苗。
最后,根据本场及周边流情况,参照国家免疫方案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免疫程序和预防措施。
2、免疫方案
母猪(公猪)群每4个月免疫1次,初产母猪产前1个月加强免疫1次,1头份/头;也可在每年的4、9、11月份流行季节开始前免疫,以确保免疫强度和抗原滴度。生长猪采用70、90、120日龄3次免疫方案,疫苗分别选用O型纯化苗1头份、A型纯化苗1头份、O型浓缩苗0.5头份。
3、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种,要求进行隔离观察21天无异常后方可合群饲养。产房、保育、育肥舍的猪群要实现统一进舍统一转出(出售)的全进全出制度。母猪群最好也实行此制度,进行单元划区后全进全出。其意义在于方便环境控制与疫病防治,以及便于彻底消毒和有一定的空栏期。秋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夜间猪舍需要封闭保温,通风不良下空气质量变差,如果猪群密度过大将会使猪舍小环境质量更加恶劣,增加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概率。因此,提前规划调整生产计划,在秋冬季节保留足够多的空栏,为出现紧急状况时提供更大的转圜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