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鸡

浅谈孵化过程控制要点

编辑:  时间:2017-07-21   浏览:

  1. 种蛋入孵入孵安排的原则是合理安排种蛋布局,做好种蛋上车和在孵化器里面的位置确定,从而使得孵化过程中孵化器内部的温湿度以及co2浓度均匀,以适合胚胎发育所需的各项要求。

  在入孵过程中要注意蛋库与孵化室的温度差的影响,一般蛋库温度会在18-20℃,而孵化室的温度一般会在25℃左右,因此二者之间会有5-7℃的温度差,由于孵化室的通风不是很好,这样的温度差可能会导致鸡蛋出汗,同时也会导致温度的不均匀使得孵化时间参差不齐,因此入孵时间应尽量的短。

  2. 孵化条件控制

  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性能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优质健康高产种鸡群、提高种蛋品质和加强种蛋消毒外,孵化条件是关键因素。

  2.1 温度控制

  温度是孵化中重要的条件,对孵化率和雏鸡品质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没  有适宜的温度,胚胎就不能发育或发育不正常,得不到好的孵化效果。

  孵化初期,胚胎物质代谢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调节能力,故需较高的温度。 孵化中期,胚胎物质代谢逐渐加强,体温调节能力也逐渐加强,此时温度要保持平稳。孵化后期至出壳前,胚胎已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加上本身新陈代谢旺盛,产生大量的体热,此时孵化温度还应稍低,以利于散热。因此,孵化期应遵循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孵化温度偏高则胚胎发育快,雏鸡提前出壳;温度偏低则胚胎生长发育迟缓,出壳时间晚而拖延。

  据试验,37.8℃ 孵化21天出雏,孵化率最高; 38.5℃仅20天就出雏; 39.5℃只需19天,且雏鸡体重轻,孵化率低;35.5℃ 要延迟到24天出壳,且大多数胚胎死于壳内孵化过程中。

  温度过高、过低或时高时低都会使弱雏增多,合格种雏减少。如孵化温度高会造成死胚率升高、雏鸡个体细小、绒毛短或成小卷团,眼、喙异常,卵黄囊和肠留在腹腔外不能及时进入体内等。孵化温度过低雏鸡不活泼,绒毛粗糙干燥,腹部肿大柔软,脐环闭合不良,跗关节红肿,站立不稳等;温度时高时低也常会出现脐环闭合不良,眼睛闭合,眼部绒毛粘连,脱水,弯趾或“八”字脚。

  应根据胚胎的需温特点,入孵方式和孵化方法进行正确施温。例如巷道式孵化器的分批入孵,采用恒温孵化法,孵化器的温度控制在37.8℃(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