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期处于鸡整个生命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此时,多种因素同时制约着鸡出壳后的体质状况和生产性能。作为生命初期重要的影响因素,蛋内的各种营养成分各自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钙、磷、蛋白质、脂肪和水分等主要营养物质。它们的含量、存在形式和存在位置随着胚胎的发育而相应地有所变化。
1.鸡胚胎孵化期内钙、磷含量变化
钙、磷是鸡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性营养元素,也是胚胎孵化期间影响胚胎发育的重要因素。钙主要影响骨骼的形成;磷除参与骨骼的形成外,还参与各种代谢活动,包括生物膜的形成、遗传信息的传递、能量的供应等。胚胎中磷的含量要比钙的含量低得多,他们的比例在出壳时可达到1:16.45。
1.1钙含量的变化
蛋壳和蛋内容物中的钙都是胚胎发育过程中钙的来源,区别在于提供钙的时间和数量不同。早期胚胎处于卵裂和组织器官的初步形成期,所需钙量较少,此时钙的来源主要由蛋白提供,同时与蛋黄起互补作用。中、后期胚胎处于器官形成和生长发育期,生长速度加快,胚胎中钙含量显著上升。特别是骨骼的快速生长发育,相应加大了钙的需求量。此时蛋内容物中的钙已经不能满足生长需要,蛋壳就成为主要的钙源其表现为蛋壳内表面留下吸收坑,蛋壳部分结构改变,蛋壳厚度降低,强度减小,壳变脆、壳膜易分离。
禽类孵化期对钙的需要有一定规律性。在鸡胚整个生长过程中,蛋内容物和蛋壳的钙含量总体趋势减少,蛋清中的钙含量在孵化过程中不断下降蛋黄中的钙含量在孵化前期不断下降,但到了18胚龄前后蛋壳中的钙通过绒毛尿囊膜迅速转移到蛋黄中使其钙含量突然上升,然后含量又下降;蛋壳中的钙从入孵前到第18胚龄之间无明显变化,但在这之后直到出壳,蛋壳中的钙含量急剧下降;与以上现象相反的是胚胎的钙含量随着孵化的进行呈指数上升。
1.2 磷含量的变化
蛋黄中磷的含量远远大于蛋壳、蛋白的含量,即蛋黄是胚胎发育供磷的主要来源。蛋白中磷的吸收速度比蛋黄慢。在蛋白未被完全吸收前,蛋白和蛋黄同时为胚胎的发育提供磷当蛋白被完全吸收后,蛋黄中的磷成为胚胎发育的唯一磷源,因此加快了蛋黄中磷含量的减少速度。总的说来,蛋白和蛋黄在为胚胎供磷方面是互补的,蛋黄磷的变化与蛋白基本相反。杨海明试验得出蛋壳的磷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从数量上看,蛋壳没有为胚胎发育提供磷,但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2.鸡胚胎孵化期内蛋白质含量变化
蛋白质是生物发育最基本的营养成分,是形成胚胎组织器官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禽蛋干物质中相对比例最大的化学成分。在孵化期间蛋白质是动态平衡的,蛋内的蛋白质约47%存在于蛋白,53%存在于蛋黄。蛋内的氮有多种存在形式,蛋白质、尿素氮、氨。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反映生长发育的需要,尿素氮含量则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是侧面反映蛋白质代谢水平的指标。
2.1粗蛋白
孵化初期胚胎发育缓慢,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较高,此时由于胚胎发育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碳水化合物,所以蛋白中粗蛋白变化相对稳定。孵化中期粗蛋白含量增加,约 14胚龄达到最大值,可能是粗脂肪代谢旺盛导致。蛋黄中粗蛋白含量时高时低,说明是胚胎在利用蛋黄中营养物质时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不断变化的。粗蛋白的减少促进了羽毛、喙等形成以及骨骼的硬化,在出雏时蛋黄中粗蛋白含量约为入孵前的2倍,究其原因可能是胚胎利用脂肪等营养物质速度比蛋白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