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鸡

林下养鸡的饲养管理措施探讨

编辑:  时间:2017-07-14   浏览:

  1 林下养鸡的优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餐桌上的肉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呼唤无毒、无残留、无公害、优质绿色的禽产品。林下养鸡是依托林地发展生态特色养殖,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可充分利用林下各种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放养鸡自由采食植物性饲料(树叶、草籽、嫩草)和动物性饲料(蝗虫、螟虫等),在夏、秋适当补料即可满足其营养需要,同时生产出符合现代人要求的无公害食品,形成以草养鸡,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性生态循环,实现林牧的和谐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 选好林地,建好鸡舍

  2.1 林地的选择

  选择远离村庄,地势高燥,未经污染,林冠较稀疏、冠层较高,牧草丰富,通风光照良好,水源清洁,符合饮用标准,林地土质沙壤土,过去未被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所污染,合乎卫生要求,坡度和缓,无天敌侵害,交通便利的林地来作为养殖场地。

  2.2 搭好鸡舍

  鸡舍是鸡晚间的重要空间。地点应选择在避风向阳,地势较为干燥,离水源近,水质良好,排水方便,地势平坦的高地处、林荫处。前方最好有一片空旷的,有丰富牧草的沙粒地带,让鸡自由地栖息和啄食。建棚材料可就地取材,规格可根据地形、养殖数量,科学制定。但一定要防风,防淋雨,通风良好,冬季保暖。舍内地面铺设5~10cm的锯或垫草,外围设置1.5~2m的尼龙网围栏,鸡舍建在围栏的两端,便于轮牧时移动围栏。冬季四周可用草帘、塑料薄膜等围起来保温。鸡舍大小可根据饲养数量来确定,一般养殖10~12只鸡/m2。

  3 饲养方式

  3.1 品种选择

  林下养鸡是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的饲养方式。因饲养较为粗放,要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粗饲、勤于觅食的地方品种,如麻鸡、芦花鸡等进行饲养。雏鸡要选择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叫声清脆,绒毛光亮,两腿粗壮结实,卵黄吸收良好,肚脐干燥,羽毛覆盖整个腹部,肛门无污染,雏体大小一致,体型外貌一致,生产性能好,体躯结构紧凑,体质结实的雏鸡来作为养殖品种。

  3.2 饲养规模

  林下养鸡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一般地放养50~100只/667m2为宜。如果密度过大,虫草不足,人工喂料过多,就会影响肉的质量及风味,并且不利于生态环保;如果过稀,则资源利用不充分,效益不明显。放养的适宜季节为春、夏、秋季。冬季由于气温低,虫草少,不利用放养,而且增加养殖成本。

  3.3 确保鸡苗健康无病

  放养的雏鸡应来自无疾病,具有生产许可证,经过严格净化,有信誉的种鸡孵化场。尽量选择强壮的鸡。特别应注意的是,鸡苗应从一个孵化场购进,不能来自不同的孵化场。且选用同一个品种,鸡场内不要养殖其他家畜,这样有利于疾病预防。

  6 适时放牧

  6.1 林地划区

  前期准备时,将林地划分为几个区间,每个区间的大小可根据林地大小及饲养鸡的数量来定,实行围栏分区轮牧,以合理利 用牧草和减少对草地的破坏。依牧草情况,一般20~30d轮牧一次,在轮牧间隙期,立即对原饲养过鸡的区间进行清理消毒,在下次进鸡前,对该区间再进行一次清理消毒,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开始放牧时,加强对鸡群的调教,便于后期管理。初期可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的药物,并逐渐减少饲喂次数,补饲依据林地食物构成情况确定补饲量。

  6.2 放养要点

  雏鸡在室内育雏28~30d,并完成免疫程序后转放养。放养前,让雏鸡现在棚舍内进行5~7d的适应性饲养,然后选择天气温暖的晴天放牧,放牧时间由短到长。前几天主要让鸡熟悉周边环境,每天放牧2~4d,1周后逐步扩大放养范围,地点由近到远逐步进行。同时进行应激训练,放养时,切记将鸡群强行撵出鸡舍,可采用敲打料桶或吹口哨的方式,引导鸡群走出鸡舍。回鸡舍时,同样采取这种方式。

  7 科学补饲

  对放养期间的鸡群来说,饲料也有变化,应该在饲料中添加双倍的维生素,加强对鸡群饮食的调理,特别是最开始放养的前几天。随着鸡群的成长,坚持“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方式。坚持定人放牧,定时定点饲喂的习惯。补饲时不同饲养期,提供不同的全价日粮。每天早晚各补饲一次,早晨补饲只喂6~7成饱,以增加其觅食量。增大鸡的活动范围及活动量;晚上喂饱,禁喂发霉饲料、饲草、不洁饮水。遇刮风下雨,停止放牧。

  8 搞好防疫和驱虫

  8.1 做好防疫工作

  林下养鸡活动范围大,直接接触外界和土壤,所以应做到建立一整套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程序化的疫苗接种。采购疫苗时,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文批号的、在有效期内的疫苗。同时做好疫苗保存工作。饲养人员要细心观察鸡的觅食、饮水、粪便等精神状况,发现病鸡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8.2 做好驱虫工作

  驱虫工作时林下养鸡或起关键作用,因其直接接触外界和土壤,所以野外放养时,应预防寄生虫病,特别是蛔虫病和绦虫病。一般放养一个月后进行第一次驱虫,隔2~3周后进行第二次驱虫。药品可选用对多种线虫、绦虫有杀伤力的阿苯达唑片,可在晚上补饲时,拌料饲喂,次日检查粪便,返现有成虫,第二日再喂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