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许多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按照传统的养鱼经验来养蟹,但产量不高;再加之市场售价不高、病害严重,使得很多养殖户连年亏损。作者就当前的生产实践中常见扣蟹的科学养殖与管理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广大养殖户在生产实际中参考。
一、分级分养。
经过长途运输的幼蟹放养到池塘中,第一次蜕壳损伤比较严重(本地培养的幼蟹不存在这种情况),为了便于管理,必须对幼蟹进行分级饲养,分级饲养可以采用“回”字形的子母池或“日”字形串联池。放养密度为2000~5000只/亩,分级放养符合河蟹的生长规律,便于幼蟹的饲养管理,幼蟹培育期间便于成蟹塘的水草生长;另外五月份后便于“过数”。二级饲养时能适时补充苗种(在一级培养池中用地笼进行“过数”后放入成蟹养殖池中,一般二级放养密度为每亩500~800只之间)。否则,在大池中培育幼蟹很难掌握其前期成活率,往往因为苗种放养量不够而影响其经济效益。
二、科学投饲。
幼蟹的摄食量比蟹苗明显增加,饲料范围也比较广泛,动、植物性饲料的比例以1:2到2:3为宜,建议采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单一饲料会由于营养不全面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症,另一方面容易污染水质引起病害,投喂量为河蟹体重的5~10%,根据吃食情况适时增减,以傍晚投喂为主。投喂时应沿池四周浅滩处定点撒布,若发现河蟹大量蜕壳,应远离草丛或河蟹蜕壳带投喂,避免河蟹自相残杀。
三、日常管理。
在一级培育池中由于水草还未生长好,此时可以到内河或湖区打捞刚泛青的水草投入池中,并适量投放螺蛳,以补充河蟹的天然廉价饲料,但无论是水草还是螺蛳,在投放前都必须消毒,以防止细菌或有害物质进入培育池。在幼蟹期水位要浅,保持在30~50厘米,水位过深会造成水压力大,不利于幼蟹生长、脱壳,幼蟹培育池PH值宜在7.5~8.5之间,幼蟹饲料要营养全面,最好投喂全价颗粒料,如果是人工配合饲料,要定期补充抗生素、脱壳素、磷酸二氢钙等物质,以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每天对蟹池巡塘数次,观察河蟹的栖息及摄食情况,检查防逃设施,出现问题及时修补防止河蟹逃跑,定期测定水质,进行水质改良,天气突变要严加防范。总之河蟹的健康养殖必须具备:一个基础即优良的养殖水体环境;三个要素即水、种、饵;一个核心即科学的管理技术。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保证河蟹的健康生长,才能增加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河蟹池塘螺蛳科学放养技术
- 软壳蟹是什么蟹?软壳蟹全身都能吃吗?
- 河蟹养殖技术,河蟹养殖方法,河蟹怎么养?
- 河蟹养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药物有哪些?河蟹放养前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养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较好,太深有什么坏处?
- 别让快到手的钱财毁于最后冲刺这一段,螃蟹上市前关键管控预警
- 【技术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 【技术分享】养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 九月份河蟹养殖管理
- 河蟹五壳关头,如何争取再冲一波?
- 一线养殖者的总结,河蟹养殖9、10月份生产管理要点
- 螃蟹出现伤亡是一天就出现的吗?
- 河蟹池塘底质的改良办法
-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 高温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夺命水草
- 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 高温天河蟹塘蓝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杀蓝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长蓝藻了吧!
- 河蟹塘水体发黑塘口微缺氧怎么办
- 同样是螃蟹,为何吃料量相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