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闸蟹养殖池药物使用效果的七大因素分析
编辑: 时间:2017-06-16 浏览:
作者:金坛市农林局 罗明 
 
河蟹养殖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蟹池水体中的细菌、寄生虫容易随着温度等条件的变化而生长繁殖,因此,养殖户应根据气候的变化施用生物制剂和药物,对病害进行防控和治疗,而操作不当容易导致药效不佳,因此,笔者对影响蟹池药物使用效果的七大因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一是溶解度。溶解度大小取决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结果,因此,养殖户在用药前需根据药物的理化特性,分别对粉剂、片状、块状的药物采取适当的溶解方法,延长作用时间,提高药物溶解度,以增强药物使用效果;
二是溶解器皿。因药物成分与金属容易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养殖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盛放或溶解药物时应使用皮桶,避免使用金属容器;
三是浓度。药物浓度是药物使用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浓度偏低将达不到预期疗效,药物浓度偏高,容易超出其安全浓度,引起药物中毒,因此,养殖户在施用药物时要严格把握药物浓度,使药效发挥最佳作用;
四是用量。药物用量大小跟浓度成正比,因此,养殖户在选择全池泼浇或掺拌药饵时,应根据水深、全池水体总量以及河蟹存塘量准确计算全池用药量;
五是施药时间。药效强度与水温的关联度较大,养殖户应尽量选择晴朗天气,药物泼浇以上午10:00至下午2:00为宜,此时水体温度高,药效作用强,同时水体溶氧含量高,能够确保河蟹不会因药物降解耗氧而缺氧;
六是配伍禁忌。在实际操作中,养殖户将多种药理作用相反的药物混合后施用,容易引起药效降低、甚至抵消,因此,要重视药物的配伍禁忌,同时不能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应将多种药物交替使用,防止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增加用药效果;
    七是敏感度。不同致病菌对不同药物或同一药物的敏感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养殖户应根据发病症状,寻求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确定病因,对症下药,以此达到快速治疗、减少损失的目的。
上一篇:秋季扣蟹培育池管理的四个技术要点 下一篇:入秋以后河蟹养殖的五个技术要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河蟹池塘螺蛳科学放养技术
- 软壳蟹是什么蟹?软壳蟹全身都能吃吗?
- 河蟹养殖技术,河蟹养殖方法,河蟹怎么养?
- 河蟹养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药物有哪些?河蟹放养前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养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较好,太深有什么坏处?
- 别让快到手的钱财毁于最后冲刺这一段,螃蟹上市前关键管控预警
- 【技术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 【技术分享】养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 九月份河蟹养殖管理
- 河蟹五壳关头,如何争取再冲一波?
- 一线养殖者的总结,河蟹养殖9、10月份生产管理要点
- 螃蟹出现伤亡是一天就出现的吗?
- 河蟹池塘底质的改良办法
-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 高温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夺命水草
- 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 高温天河蟹塘蓝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杀蓝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长蓝藻了吧!
- 河蟹塘水体发黑塘口微缺氧怎么办
- 同样是螃蟹,为何吃料量相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