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鳝鱼

黄鳝对环境的要求-溶解气体

编辑:  时间:2017-07-21   浏览:

  在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和沼气等,前三者是大气的组成部分,后者则是有机物分解产生,只有在水质极度恶化等特殊情况下才能见到。

  1.溶氧 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简称溶氧。水中的溶氧,一方面来源于大气,另一方面是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水流动时,与空气接触面大,可使空气中的氧溶解速度增加。然而池塘水体水,且流动也小,一般空气中溶入水中的氧很少。池塘中的溶氧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池塘中的溶氧有四个变化规律,一是昼夜变化,白天含氧量高,下午2~4时往往达到饱和,夜间减少,至黎明前为最低。二是垂直变化,由于水体上层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往往溶氧比下层要多得多,而下层由于池塘受风面小,上下层往往不能很好混合,使下层溶氧很低。一般日出后下层的溶氧差逐渐增大,到下午溶氧差最大,日落后逐渐减少,清晨溶氧最小。三是水平变化,由于风力作用,下风处浮游植物多,溶氧比上风处高。四是季节变化,池中溶氧量高多在夏季和秋季,低量也出现在夏季和秋季。黄鳝生活在水中,水中充足的溶氧对黄鳝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加之黄鳝在池底营爬行生活,池水的上下氧差对其尤为敏感。一般鲤科鱼类适宜溶氧量为5.5毫克/升,低于2毫克/升时,鱼类的呼吸频率加快,消耗能量增加,生长速度降低,低于1毫克/升时会浮动,甚至窒息死亡。在黄鳝方面,一般在水温23℃左右,每千克黄鳝每小时耗氧 30毫克左右。水中溶氧每升达到3毫克以上时,摄食旺盛,饲料系数低,生长速度快,过饱和溶氧一般对它没有什么危害,当水中溶氧降到2毫克/升以下时,鳝摄食时减少,活动异常,经常将头伸出水面外吸取空气中的氧气,经测定,黄鳝的窒息点为0.17毫克/升。黄鳝的辅助呼吸器官发达,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养殖水体短时间的缺氧一般不会导致泛池,但缺氧时间长会影响生长。

  2.硫化氢 硫化氢是有毒的气体,为水体中嫌气细菌分解的产物,较易溶于水,对黄鳝等水生生物有强烈的毒性,危害甚大。硫化氢是在池塘缺氧的情况下由含硫有机物经嫌气细菌分解呈现缺氧状态,因而具备了产生硫化氢的条件,也就是说,池中溶氧缺乏时,就有硫化氢产生,相反池中溶氧增加时,硫化氢即被氧化消失。硫化氢迅速氧化时,大量消耗池中的溶氧,1毫升硫化氢氧化需要从水中吸收1.4毫克溶氧。一般水中含有8~12毫克硫化氢时,黄鳝等鱼类就会死亡。硫化氢具有明显的刺激性臭味,养鳝水体一经发现,已示水质严重恶化,应立即换水以增加氧气,或少量添加石灰水使水呈中性或微碱性,以减低其毒性。也就是说,防止硫化氢产生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水中溶氧的含量,尽量避免底层水缺氧而发展的厌氧现象。同时,放养鳝种前清除多余的淤泥也很重要。

  3.氨 黄鳝等鱼类对氨较为敏感。池中的氨往往也是由于氧气不足时含氮有机物分解而产生,或者是由于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而产生。水生动物代谢的最终产物一般是以氨的状态排出。氨的毒性很强,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黄鳝等水生动物的生长。据台湾柯清水(2000)研究表明,在0.01~0.02毫克/升浓度下,可能会干扰鱼类渗透压调节系统,破坏鱼鳃的黏膜层,降低血红素携带氧气的能力。在0.02~0.05毫克/升浓度下,氨会和其他病因共起加成作用,而加速鱼类死亡。在0.05~0.2毫克/升浓度下,它会破坏鱼类皮肤和肠道黏膜,造成出血。在0.2~0.5毫克/升浓度下,鱼类会急性中毒死亡。氨很容易溶解于水,生成分子复合物NH3·H2O,一部分解离成铵离子。据江苏资料,黄鳝池的铵含量不得超过4毫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