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贝

杂色蛤苗种中间培育技术

编辑:鱼丸子  时间:2018-06-20   浏览:

  一、池塘选择与清整

  1.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系新开池塘,位于沿海堤外高潮区滩涂,泥沙底质,每个塘口面积2-5亩不等,海水水质达到无公害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全年海水盐度在16‰-25‰之间,pH值7.0-8.5,池塘最大蓄水深度1.2-1.5米。

  2.池塘清整 在放苗前,清除塘内螃蜞、斑玉螺等敌害生物及其它杂物,翻耕池底10-15厘米,曝晒5-7天后,进水20-30厘米,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再用泥浆船将池塘表层底泥打成泥浆,厚度10厘米左右。

  3.设置围网 在池塘四周设置高1.0米左右的围网,网目规格20-40目,再用宽20厘米左右的塑料薄膜缝制在围网上部外侧,防止螃蜞等敌害生物进入池塘。

  4.建肥水池 在培育池旁边建肥水池1口,面积为6亩,在苗种培育前10天左右,将腐熟有机肥堆放在肥水池四周,以培育饵料生物。以后苗种培育池中的养殖用水均从肥水池中抽取。

  二、苗种播放

  1.播苗时间、密度 2003年9月6日,将人工繁育规格为0.2-0.3毫米的杂色蛤幼苗投放到整理好的池塘中,数量为10亿粒,播苗密度5万粒/米2。

  2.播苗方法 在播苗前预先在池塘内放10厘米左右的海水(从肥水池塘中抽取),把杂色蛤苗放在塑料桶里,加海水用勺把苗和水一起舀起,再均匀泼洒在池塘中。

  三、养殖管理

  1.加注肥水 根据培育池塘水质情况,适时加注肥水。一般每7-10天加注肥水一次,每次加注20厘米左右。同时对肥水池,每10-15天施用氮磷复混肥1次,施用量折纯氮1克/米3,磷0.2克/米3。

  2.水位控制 平常保持池塘水深30-40厘米,冬季天气寒冷季节,加深水位到1.0米以上,防止冻伤蛤类苗种。每月选择小潮汛晴暖天气,对苗种进行干露一次。每天检查池塘堤坝有否漏、塌现象,发现问题,及时修补。

  3.检查测量 每隔半个月取样检查苗种的生长情况和塘内敌害生物情况,测量苗种的规格,做好池塘记录,发现敌害生物及时人工清除。

  四、结果

  经过6个多月的中间培育,至2004年3月28日,杂色蛤苗种全部起捕上市,其壳长达1.5-2.0厘米,总产量10785千克,平均亩产362千克。

  五、讨论

  1.提早育苗和保持肥水是提高苗种出池规格的有效措施 本次试验因为育苗时间较晚,培育杂色蛤苗种的水温多在20℃以下,低于蛤类苗种最适生长温度,所以培育的蛤苗生长速度较缓慢,出池苗种的规格偏小。如能提早育苗时间,则可增大培育后的苗种规格。另外本次培育池塘为新建池塘,肥水保持时间较短,水质较瘦,电影响了苗种出池规格。

  2.搞好池塘清整和及时清除敌害是提出高成活率的关键所在 苗种从育苗池移到室外池塘,环境条件改变较大,因此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努力减少苗种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性。池塘表层底用泥用泥浆船打成泥浆后,有利于杂色蛤苗种的附着。刚出池的苗种规格小,容易遭到敌害生物的侵袭,清除池塘内的敌害生物,有利于提高苗种成活率。

  3.在杂色蛤苗种培育池塘最好留有人行管理通道 每隔1.5米左右的间距留20-30厘米的空幅,便于日常的检查管理,避免操作过程中压踩贝类涂面,影响杂色蛤苗种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