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贝

杂色蛤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

编辑:贝贝  时间:2018-06-20   浏览: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及材料

  试验在如东县新兴水产品有限公司进行。育苗池(兼作稚贝培育池)700平方米(35平方米/个、20个),单胞藻培养池320平方米(20平方米/个、16个),池内壁与底均用台湾产无毒油漆涂抹,配有水、电、气等配套设施。

  2.亲贝来源及催产

  2003年8月15日中午取如东县东陵虾贝混养塘内壳长3.5厘米左右、规格在140粒/千克左右性腺成熟的亲贝。杂色蛤性成熟时,雌性性腺呈乳白色,雄性性腺呈淡黄色。亲贝清洗、吐砂,洗净后用高锰酸钾消毒处理,阴干至16日晨,育苗池加满砂滤海水,亲贝置于催产网架上,放在水面下25厘米处充气刺激催产,2小时后每隔0.5小时停气观察1次。开始排精产卵后,停止充气,催产结束后充气孵化,海水中加EDTA二钠5克/立方米处理。至晚上21∶30止,得受精卵共计40亿粒。催产水温25.6~25.8℃。

  3.孵化及选优   海水经暗沉淀24小时以上,经二级砂滤后用1000目滤袋过滤。受精卵采取原池充气孵化,加抗生素1克/立方米。采取自然水温(25~26℃)孵化,孵化时间在15小时以上。8月17日待各池D形幼虫变齐后进行移池选优,选取活力好,上浮能力强,铰合部呈直线的幼虫进行培育。

  4.幼虫培育

  采用双壳类常规培育方法。海水盐度25~30,水温25~26℃,pH7.8~8.3。D形幼虫投喂金藻作开口饵料,3天后加投角毛藻,幼虫达到160微米以上后,混合投喂金藻、角毛藻与扁藻。单胞藻投喂量根据幼虫肠胃饱满度控制,保持单胞藻量在2万~5万个/毫升。每天换水1~2次,日换水50%以上,每隔2~3天移池一次。每日投饵2~3次。

  5.单细胞藻类培养

  育苗前努力做好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工作,挑选藻种,做好保种工作。

  藻类培养采用三级培养法,

  一、二级培养用海水经高温消毒处理,三级培养用海水经过100克/立方米漂白粉处理,沉淀24小时以上,用硫代硫酸钠中和,严格控制光照、充气、营养盐等,保证单胞藻培养正常生产、供给,确保育苗工作进展顺利。

  6.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

  采用砂底质附着、培养的方法。取海涂洁净无污染的砂泥经煮沸消毒,并用100目筛绢过滤后备用,每池2~3勺,均匀泼撒于育苗池底。每3天连砂带苗移池清洗1次,每天换水量达到100%,水位控制在60~80厘米水深。

  7.日常管理

  每天进行水温、比重、pH等水质因子的测定,同时对幼虫及稚贝的肠胃饱满度及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测定,并做好日常工作的记录。

  二、结果

  1.孵化及选优

  采用原池孵化,水温为25.6~25.8℃,孵化密度达到30个/毫升。自8月16日17时至8月17日12时,4个池中的D形幼虫陆续变齐,选优后得D形幼虫35亿粒,孵化率87.5%。

  2.幼虫培育

  D形幼虫选优后,移入7个育苗池中进行培育,培育密度为10~15个/毫升。幼虫每天平均生长10微米左右,经10天左右培育,大多数幼虫转入变态附着期。D形幼虫生长情况见表1。

  3.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

  刚转入变态附着阶段的幼虫平均壳长185微米,数量30亿粒左右。稚贝培育采用砂底质方法,一般3天左右移池清洗1次。初期控制稚贝培育密度在200万/平方米以下,逐渐降低培育密度,经20多天的培育,至9月9日,壳长300微米以上的稚贝数量为20亿粒。杂色蛤D形幼虫发育至壳长300微米的稚贝的成活率为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