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帆蚌

三角帆蚌:别名三角蚌_珍珠蚌_淡水珍珠蚌,为蚌目、蚌科、帆蚌属、螺贝系列品种,原产于亚洲东部,我国分布于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南等地。野生于水质清新、流水、硬底的江河、湖泊。用该蚌育珠时,插片部位以鳃能遮盖之处为最好。它育成的珍珠质量好,80-120个蚌可育成无核珍珠500克,还可育有核珍珠、彩色珠、夜明珠等粒大晶莹夺目的名贵珍珠。珍珠及珍珠层粉入药,具有泻热定惊、防腐生肌、明目解毒、止咳化痰等功能,是2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有嫩肤美白的特殊作用。
我国特有的淡水河蚌,培养优质珍珠的最好蚌种之一,其产珠重量、数量和质量均高于其他珠蚌。蚌肉亦可食,壳体可做贝雕及工艺品原料,壳粉可作家禽饲料添加剂。用其珍珠加工成的饰物,精致美观、高贵典雅、价格昂贵,可供外贸出口。
生存环境:弱碱
最大长度:20cm
形状分类:椭圆
颜色分类:黄色_棕色
活动区域:底层
饲养难度:中等
性情习性:温和
适宜温度:22℃±4℃
酸碱范围:7.4±0.4
硬度范围:14±4
寿命年限:5年
食物饲料:微生物
三角帆蚌形态特征 >
壳体长约20cm。贝壳大而扁平,壳面黑色或棕褐色,壳质较厚且坚硬,后背缘向上伸出一帆状后翼,使蚌形呈三角状。背缘有较发达的珍珠层,色泽光亮。后背脊有数条由结节突起组成的斜行粗肋。铰合部发达,左壳有2枚不等大的拟主齿和2枚侧齿,右壳有2枚拟主齿和1枚侧齿。对育珠的生态条件要求较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对缺氧的忍耐能力不强、珍珠生长速度慢于褶纹冠蚌等不足之处。
三角帆蚌饲养方法 >
埋栖生活,靠伸出斧足活动。喜栖息在流水的沙质底泥中,要求水质较清,pH7-8。冬季水温低时,蚌体大部分潜入泥沙中,前腹缘向下,背缘向上,仅露出壳后缘部分呼吸摄食。夏季则大部分露在泥沙外。属被动摄食动物,靠外界水流带来的食物生存。幼蚌以硅藻为食,成蚌杂食性,以水中的细菌、浮游植物、原生动物、轮虫、小型枝角类、小型桡足类和有机碎屑为食。
三角帆蚌雌雄分辨 >
雌雄异体。
三角帆蚌繁殖方式 >
每年4-5月,天气晴暖,水温稳定在18℃左右时,成熟卵经生殖孔排出附在外鳃瓣上。此时雄性成熟精子随水流从雌蚌的入水管进入外鳃瓣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1个月发育成钩介幼虫排出体外,遇到鱼类就利用足丝和钩齿抓住鱼体,在鱼身上营寄生生活,根据温度的不同,需经7-15天后可发育成稚蚌,从鱼体脱落沉入水底,营埋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