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鸽

定陶:富民“鸽倌”刘新义

编辑:  时间:2017-07-21   浏览: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可黄河故道种鸽繁育基地种鸽场长刘新义不这样看,他认为现在是信息时代,货卖堆山,谁掌控资源谁就能说了算,大家只有抱团闯市场,才能挣大钱。

  刘新义的种鸽场位于陈集镇台楼村,依林傍水,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一座座蓝瓦白墙的鸽舍错落有致,5万余对美国白羽王、落地王种鸽成对而栖,在鸽笼内上下跳跃,或亲昵、或啄食、或高歌,发出宏大的嗡嗡共鸣声,甚是壮观。

  刘新义今年45岁,1985年参加对越反击战,多次受到部队嘉奖。他1986年复员回乡,成为村里最年轻的中共党员,由于头脑灵活,九十年代刘新义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来,刘新义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辞掉了“芝麻官”,开始学着做生意。

  到了2002年,小有积蓄的刘新义在家盖了新房,也就是从这时起,他与养鸽结下不解之缘,当时弄200对鸽子养殖主要是给妻子找个活干干。不到半年时间,爱干净的妻子就厌倦了,受不了鸽舍的酸臭味,说啥也不愿意再养了。刘新义赌气自己干上了,毕竟已投资2万多块钱。几年下来,刘新义这样总结,养鸽子是得吃点苦,但是收获更多的是甜蜜。

  2009年,刘新义开始租用台楼村的林下场地建鸽场,并从上海、德州等地引进“白羽王”、“落地王”等优良品种鸽,其中也不乏“孔雀尾”、“毛领”、“黑白裙”等珍品种鸽,先后投资近600万元,鸽场逐步扩建到100余亩,建设了48个高标准鸽舍,养殖面积8000余平方米,年产商品鸽70余万羽,刘新义成为名副其实的“养鸽大王”。

  刘新义致富不忘众乡亲,先后安置周边村庄特困户和计生困难户22人到鸽场上班,培训她们熟练掌握鸽子饲养技术,使他们年人均增收1.5万元。他还广传养鸽经,带领群众成立养鸽合作社,走养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路子,不仅为社员低价提供种鸽,还手把手教技术,回收商品鸽,帮助周边县区64户农民走上致富路,户均养鸽500对以上,年可增收3万余元,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