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水瘪子”病防控措施
编辑: 时间:2017-06-16 浏览:
   河蟹“水瘪子”病,也叫河蟹“肝胰腺坏死病”,是近年来新发的河蟹流行性病害,其主要的症状是河蟹干胰腺受损、坏死,导致河蟹营养缺乏、易缺氧、抗病害能力差、无法正常脱壳,乃至死亡。该病一旦大规模暴发,很难进行治疗,关键在于日常预防,现将相关预防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严把苗种关。目前有证据表明,野生河蟹亲本繁殖的后代患此病的几率较高。因此,在选购亲本时一定要注意,尽量去质量有保障的河蟹育苗场引苗,不要选择野生亲本繁育的扣蟹,而且选择扣蟹时尽量避开水瘪子病高发地区,防止苗种带病。
2、平日加强池塘环境调控。一般塘口水草过密、过早腐烂,水质过浓、增氧设施不勤开的养殖池塘更容易暴发水瘪子病,且一旦暴发,感染率也高。因此平时一定要做好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及时处理池塘水草,定期使用杀菌消毒药(可使用氯制剂)进行池塘杀菌消毒,并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还需勤开微孔管道增氧,为河蟹与氨氮分解提供充足氧份。
3、增强河蟹自身体质,提前加强保肝护肝。我们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平日没有发病前就注意保肝护肝的养殖塘,水瘪子病发病几率小,且即使发病,死亡数量也相对较少。因此建议养殖户从5月份起,每隔半个月定期使用保肝护肝剂拌饲料内服,增强河蟹肝脏解毒及营养转化功能。千万别等到肝脏全白、糜烂后再去用药,为时已晚。
4、保证充足营养供给。目前部分养殖户有一个误区:由于患水瘪子病的河蟹躁动不安喜欢乱窜,更容易被地笼网捕到。因此养殖户打样时发现地笼中患水瘪子病比例往往偏高,有时达到80%、90%,而塘中实际河蟹患病比例往往大大低于打样中患病比例。有些养殖户觉得河蟹80%、90%患病了,饲料吃了也不长,为节省成本就开始停止投喂饲料,这是一个错误的行为。塘中未患病的河蟹因得不到充足饲料供给,体质下降,或者蚕食患病同类,反而使水瘪子病进一步蔓延暴发,导致全塘覆没的恶果。在此建议各位养殖户,不要被打样表象迷惑,即使塘口有水瘪子病发生,也一定要保证池塘内有充足的饲料营养供给,健康的河蟹只有吃到饲料才有足够的能力去抵御疾病。但投饲数量可以根据池塘内河蟹实际吃食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上一篇:秋后河蟹塘的管理技术要点 下一篇:河蟹最后一次蜕壳期间的饲养管理要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河蟹池塘螺蛳科学放养技术
- 软壳蟹是什么蟹?软壳蟹全身都能吃吗?
- 河蟹养殖技术,河蟹养殖方法,河蟹怎么养?
- 河蟹养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药物有哪些?河蟹放养前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养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较好,太深有什么坏处?
- 别让快到手的钱财毁于最后冲刺这一段,螃蟹上市前关键管控预警
- 【技术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 【技术分享】养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 九月份河蟹养殖管理
- 河蟹五壳关头,如何争取再冲一波?
- 一线养殖者的总结,河蟹养殖9、10月份生产管理要点
- 螃蟹出现伤亡是一天就出现的吗?
- 河蟹池塘底质的改良办法
-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 高温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夺命水草
- 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 高温天河蟹塘蓝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杀蓝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长蓝藻了吧!
- 河蟹塘水体发黑塘口微缺氧怎么办
- 同样是螃蟹,为何吃料量相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