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产育苗业的迅猛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质条件不断恶化,有害藻类及病菌大量繁殖,致使近几年来水产育苗产量偏低甚至失败,如何获得高产量,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谈几点水产育苗工作应注意产问题。
1、亲蟹的选择
体质健康,无伤残,背青肚白,体表干净,挣扎有力,雌雄蟹最好异地选择,以免近亲繁殖。亲蟹的规格一般以雌90-115g,雄115- 150g为好。规格太小(特别是雌蟹),怀卵量少;个体大,怀卵量也大,但往往会因腹部扇动无力而使胚胎缺氧,发育不同步甚至停止发育。
2、布池
当胚胎心跳达180/分时不要急于“挂笼”,因为最先孵出的幼体往往活力差,没有培养价值。要随时用烧杯打水观察,当1烧杯能舀到4-5个幼体时再消毒亲蟹,然后“挂笼”。要想获得育苗高产,幼体的布池很重要。育早苗时,自然气温和水温都较低,病原生物少,布池密度可相对大一些,一般30-40万幼体/m3比较适宜。育晚苗(5月份)时,自然水温比较高,密度控制在15-20万幼体/ m3即可。若不科学掌握布池密度,会导致育苗失败,因为密度太大,幼体摄食不均,发育逐渐不同步,到幼体大部分变态到大眼幼体时,未变态的蚤状幼体会被大眼幼体残杀;布池密度太小,在培育过程中投饵密度不好掌握,投饵多,幼体摄食不完,会导致水质恶化,投饵太少,水中饵料达不到一定密度,幼体摄取不到食物,最终导致幼体摄食不足,体质弱,增加疾病的发生机率。
3、 水温
水温太高会影响苗的质量,太低以会影响幼体的发育速度。一般布池时水温19-20℃ ,以后每变态1次,温度提高1-1.5℃。
4、 PH值
定期测量PH值,最好控制在7.5-8.3之间,超过此范围,最直接的调节办法就是换水。
5、 盐度
一般布池时盐度可控制在20-21‰,以后各期盐幅度为1.5-2‰,在幼体全部变态为大眼幼体后的第2天开始,每日降盐幅度5‰,至育苗池水的盐度在4‰以下即可售苗。
6、 水质
要想水质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添换水。换水同投饵一样,最好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若一次换水量太多,幼体的生长环境变化太大,超出幼体的适应能力,同样会增加幼体的发病机会,造成成活率低。
7、饵料
在强化常规饵料质量的基础上,要保证饵料的数量以维持幼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发育,避免因缺饵造成幼体发育不齐、发病率高及成活率低等。投饵一定要遵循“勤投少投,少量多次”的原则。如果一次投的量太多,幼体摄食不完,饵料会下沉,造成池底恶化,产生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最终会造成“幼体发病率高,成活率低”等不利现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河蟹池塘螺蛳科学放养技术
- 软壳蟹是什么蟹?软壳蟹全身都能吃吗?
- 河蟹养殖技术,河蟹养殖方法,河蟹怎么养?
- 河蟹养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药物有哪些?河蟹放养前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养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较好,太深有什么坏处?
- 别让快到手的钱财毁于最后冲刺这一段,螃蟹上市前关键管控预警
- 【技术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 【技术分享】养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 九月份河蟹养殖管理
- 河蟹五壳关头,如何争取再冲一波?
- 一线养殖者的总结,河蟹养殖9、10月份生产管理要点
- 螃蟹出现伤亡是一天就出现的吗?
- 河蟹池塘底质的改良办法
-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 高温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夺命水草
- 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 高温天河蟹塘蓝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杀蓝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长蓝藻了吧!
- 河蟹塘水体发黑塘口微缺氧怎么办
- 同样是螃蟹,为何吃料量相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