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可以混养,但模式必须讲究。模式得当,混养青虾所产生的效益可与养蟹平分秋色。模式不当,则事与愿违,得不偿失.通过多年探索实践,我们认为可采用"虾--蟹--虾"或"蟹--虾"两种模式,而不宜采用虾蟹同期混养模式。 
     
一、"虾--蟹--虾"模式
在第一年冬初投放大规格虾苗,养至次年五月,出售后再主养螃蟹到十月螃蟹收获后再主养青虾。具体做法是:
1、新开的塘口和冬季不需干塘的蟹塘,可在十月底亩投2-3cm的大规格虾苗5-10kg,一般养至次年五月,亩可收获青虾10-30kg,亩创效益1000元左右。此间的关键是肥水和饲喂,整个冬季除结冰外,不间断投喂。开春后,特别是四月份要强化饲喂。捕获时可先用地笼,最后直至干塘。这样既可提高捕获量,又便于清整塘口,以利养蟹。
2、五月上中旬,购回的早繁蟹苗宜用网箱或小塘圈养,既便于管理饲喂,又可提高成活率;一般情况下,暂养比直接投放可提高5%一10%的成活率。暂养20天左右,待前茬虾捕获后再将蟹苗投放大塘中。成蟹养殖过程中,生态环境是关键,水草稀茂,水质好坏,决定投苗的密度及商品蟹的规格和产量,我们曾以亩投400-3750只作过对比试验。试验证明,以亩投1000-1500只为宜,亩可收获成蟹40kg左右,亩创效益2500元左右。密度过稀,有规格无产量,过密则规格小售价低。
3、在六月底七月初,亩放抱卵虾1-2kg,至十月份河蟹售后,这批抱卵虾产的仔虾规格均可达2-4cm,再养至年底,亩可收获商品虾25kg左右,虾种15kg左右,亩创效益1500元左右,这种模式,全年亩效益可达5000元左右。
     
二、" 蟹--虾"模式。冬春需干塘清整的塘口,可在三月底前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四月上中旬肥水、种草,五月初投放蟹苗,六月下旬搭放抱卵虾2kg左右。平时按养蟹要求去管理,河虾收获时采用徒手捕捉和地笼诱捕相结合的方法,只是注意不干塘,不降水位,继续投喂青虾饲料。至春节前后,待虾少价昂时,结合清塘逐渐降水用拖网捕捞,可亩获青虾30一40kg,其综合经济效益亦很可观。 虾蟹同属底栖动物,生活习性、摄食饵料亦相同。在河蟹大生长期的六、七、八、九几个月中,若青虾过多,则与河蟹争食、争溶氧、争空间,造成水载体可度,对河蟹的规格、产量极有影响。实践告诉我们,春季同投放仔虾、蟹苗的模式不可取。一是仔虾养至夏秋季节达大中规格与河蟹争食、争氧、争空间,影响河蟹规格和产量;二是仔虾多次、多胎繁殖,造成虾苗太密,难以提高商品虾规格,上市率低,得不偿失。 在以上两种可行虾蟹混养模式中,如果再放养少量适宜鱼种,既能增加单位水面积经济效益,又对虾蟹规格和产量无明显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河蟹池塘螺蛳科学放养技术
- 软壳蟹是什么蟹?软壳蟹全身都能吃吗?
- 河蟹养殖技术,河蟹养殖方法,河蟹怎么养?
- 河蟹养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药物有哪些?河蟹放养前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养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较好,太深有什么坏处?
- 别让快到手的钱财毁于最后冲刺这一段,螃蟹上市前关键管控预警
- 【技术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 【技术分享】养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 九月份河蟹养殖管理
- 河蟹五壳关头,如何争取再冲一波?
- 一线养殖者的总结,河蟹养殖9、10月份生产管理要点
- 螃蟹出现伤亡是一天就出现的吗?
- 河蟹池塘底质的改良办法
-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 高温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夺命水草
- 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 高温天河蟹塘蓝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杀蓝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长蓝藻了吧!
- 河蟹塘水体发黑塘口微缺氧怎么办
- 同样是螃蟹,为何吃料量相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