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亲蟹的来源
用于育苗的亲蟹包括未交配产卵的亲蟹和已交配产卵的抱卵蟹。其来源有三方面:
 (1)从湖泊等淡水水体中捕到性成熟的绿蟹进行饲养,适时放入海水中促其交配产卵。
(2)通过池塘等水体养殖,专门选择适宜育苗用的雌、雄亲蟹,适时放入海水中促其交配产卵。
(3)从沿海或河口捕捉的抱卵蟹,不需要再经过人工促产,经过暂养之后,直接可以用来孵化幼体。
二、亲蟹的选择
选择肢全、壳硬、活泼、体质强壮的青壳蟹。雌蟹体重要求每只在100克,雄蟹体重要求115克。雌、雄性比为2~3:1,选留时间一般在立冬前。
对同一池养殖的亲蟹,在选择中,以首批起水的蟹为好,在众多的蟹群内,挑选个体大,肢体完整的河蟹作为育苗用的亲蟹。多次起捕的蟹不适合选作亲蟹,这种蟹容易受伤,体质差,而且规格越来越小。
在选择亲蟹时,还要注意养殖池周围的水质环境和污染情况,水质的好坏对亲蟹的体质有影响。
选留的亲蟹尽量缩短暂养时间,而且操作过程中要求轻快,勿使肢体及蟹体受伤。
三、亲蟹的运输
当选择和暂养亲蟹的工作基本完成时,就要作运输准备。运输工具用蟹笼较好,蟹笼用毛竹做成,呈鼓形,高约40厘米,笼腰直径60厘米,底直径40厘米。笼的孔眼大小以使蟹不能外逃为度。运输前,先在笼内衬以潮湿的蒲包,再把蟹轻轻放入蒲包内,扎紧蒲包,使蟹不能爬动,以减少蟹脚脱落及体力的消耗。在运输途中,防止日晒、风吹、雨淋,使亲蟹处于潮湿的环境之中,运输在夜间进行为好,要快装、快运。经1天左右的长途运输,成活率可达95%以上。
四、土池饲养越冬亲蟹
收集亲蟹并运输到目的地后,应将亲蟹放入越冬池中精心饲养。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土池散养。池塘面积1亩左右,水深1米,一般可放养亲蟹250~350千克。散养时,最好雌、雄分开为宜。饲养管理主要是投饵、换水、防逃。投饵时间宜在傍晚,便于亲蟹夜间出来觅食。饵料为蛏子及低值贝类、小杂鱼、蚌肉等。应在池四周均匀投放饵料,日投饵量为亲蟹体重1%~5%,视吃食状况,决定每日增减。除投饵外,还要保持水质清新,每5~7天换水或加水一次。为防止亲蟹外逃,每日检查池塘是否漏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当水温低于6℃以下时,投饵量及换水次数还可减少。
五、室内水泥池饲养越冬亲蟹
放蟹前水泥池先用100ppm漂白粉冲洗消毒或用高锰酸钾200ppm冲洗消毒。消毒后,再用淡水冲洗干净。在整个池底放些瓦砾或破缸块(4块/米2),上水口的底部区域铺一层5~7厘米黄沙(占池底面积1/3~1/2),建成人工蟹洞,作为亲蟹的栖息场所。池深在1米以上,水深保持70厘米左右。放养密度15~18只/米2。充气时以水面产生微波为宜,溶氧不低于4毫克/升,池内水温保持相对稳定,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水温逐渐降至4~6℃, 1~2月中旬,保持6℃左右,2月下旬逐渐升至9℃,3月上旬达11~12℃,3月中旬达13~14℃,3月下旬达15~16℃,每2~3天吸污泥1次,每3天换水10~30厘米。每晚投饵,主要投喂蛏子及小杂鱼,在池四周均匀投喂,根据前1天吃食情况,再酌定增减当日投饵量。
六、水泥池和土池饲养越冬亲蟹区别
土池接近自然的生态环境,亲蟹可自然地打洞隐藏,但必须建造防逃设施,经常注意检查。在管理上简易可行,成活率比较高。
水泥池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进行饲养,由于仿造自然生态环境,栖息隐藏在人造的洞穴内,面积较小,密度高,容易使河蟹互相格斗,造成肢体损伤。但水质、水温可自由调节,管理上比较规范。成活率相对低于土池越冬。
土池和水泥池均可饲养越冬亲蟹,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条件的还是以土池为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河蟹池塘螺蛳科学放养技术
- 软壳蟹是什么蟹?软壳蟹全身都能吃吗?
- 河蟹养殖技术,河蟹养殖方法,河蟹怎么养?
- 河蟹养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药物有哪些?河蟹放养前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养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较好,太深有什么坏处?
- 别让快到手的钱财毁于最后冲刺这一段,螃蟹上市前关键管控预警
- 【技术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 【技术分享】养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 九月份河蟹养殖管理
- 河蟹五壳关头,如何争取再冲一波?
- 一线养殖者的总结,河蟹养殖9、10月份生产管理要点
- 螃蟹出现伤亡是一天就出现的吗?
- 河蟹池塘底质的改良办法
-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 高温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夺命水草
- 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 高温天河蟹塘蓝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杀蓝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长蓝藻了吧!
- 河蟹塘水体发黑塘口微缺氧怎么办
- 同样是螃蟹,为何吃料量相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