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季节河蟹健康养殖技术
编辑: 时间:2017-06-16 浏览:
    河蟹属变温动物,6月~9月水温适宜,是其生长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病害频发时期,抓好生长季节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河蟹产量、规格、品质和效益的重要手段。现将夏秋季节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重视蟹池的底质改良。
河蟹在天然水域中喜欢栖居泥岸洞穴和隐匿在石砾、水草丛中。人工养殖时,要采取措施改良和改善底质环境条件,保持底质清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除在苗种放养前干塘清淤,暴晒池底,用生石灰消毒外,高温晴天可用水下吸泥机等吸取过多的池底淤池,投喂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水底有毒物质(硫化氢、氨盐等),补充和管理好蟹池中水草(伊乐藻、苦草、水花生等),以提高溶氧,稳定ph值,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可明显提高河蟹产量和品质。
二、重视饲料的选择和投喂。
饲料质量和投喂技术是养大蟹、养好蟹的物质保证。河蟹饲料的品种主要有动物尸体及其屠宰下脚料、蚌肉、螺蛳肉、小鱼虾等,以及麦、谷、饼类、水生或陆生鲜嫩的草类。投喂必须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生长旺季,水温高,河蟹的摄食强度大,尤其是8月~10月,河蟹育肥聚黄,体重显著增加,要多投喂动物性饲料,并要添加南瓜、山芋和谷麦芽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每天傍晚前后投喂1次,饲料投在池边浅水处、设置多点的食台上。每次投喂量占蟹体重的7%~10%,并视季节、水温、天气、摄食、生长情况适当增减。
三、重视促进河蟹顺利蜕壳。
河蟹的一生,要经过多次蜕壳。躯体的增大,形态的改变,以及断肢再生等都在每次蜕壳之后形成,蜕壳贯穿着河蟹整个生长过程。因此,平时要适度投喂蜕壳素,而且蜕壳素投喂与饲料投喂在时间上要适当分开。另外,在河蟹蜕壳期间,要勤换新水,保持微流水,这样可以有效刺激河蟹的蜕壳。在整个养殖周期内,还要适量泼撒生石灰,一方面净化水质,一方面给水体增加钙的含量,以满足多次蜕壳的需要。
四、重视科学调控水质。
健康养蟹对水环境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必须科学地调控水质。蟹池水质要求透明度35厘米~40厘米,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 7.5~8.5,氨氮浓度0.2毫克/升~0.5毫克/升。以上水质指标可采用水质测试盒等手段进行检测。7月前,水深掌握在0.8米~1.0米,8月~10月水深在1.0米~1.2米之间。春秋两季,每周换水1次,每次加水30厘米~40厘米。换水时要边排边灌,换水温差不要超过±5℃。如池底积淤较多,透明度低,水色变浓,河蟹背甲色深黑,腹部出现水锈,步足末端变黄,用生石灰化成浆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次~3次,每次间隔5天~7天,可调节水质,有利于河蟹生长和蟹壳色泽的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河蟹池塘螺蛳科学放养技术
- 软壳蟹是什么蟹?软壳蟹全身都能吃吗?
- 河蟹养殖技术,河蟹养殖方法,河蟹怎么养?
- 河蟹养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药物有哪些?河蟹放养前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养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较好,太深有什么坏处?
- 别让快到手的钱财毁于最后冲刺这一段,螃蟹上市前关键管控预警
- 【技术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 【技术分享】养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 九月份河蟹养殖管理
- 河蟹五壳关头,如何争取再冲一波?
- 一线养殖者的总结,河蟹养殖9、10月份生产管理要点
- 螃蟹出现伤亡是一天就出现的吗?
- 河蟹池塘底质的改良办法
-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 高温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夺命水草
- 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 高温天河蟹塘蓝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杀蓝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长蓝藻了吧!
- 河蟹塘水体发黑塘口微缺氧怎么办
- 同样是螃蟹,为何吃料量相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