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根据河蟹营养需要,因地制宜,保障河蟹的饵料来源,促进河蟹快速生长,减少病害发生,增加养殖效益。主要有以下三点投喂注意事项。
一、饵料多样性。
1、足够的水草。一般要求覆盖率在40%以上,有利于小杂鱼等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蟹池水草以沉水植物为主,漂浮植物、挺水植物为辅;
2、投放螺蛳。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螺蛳肉营养丰富,脂肪含量高,可以提高河蟹品质;
3、使用颗粒饲料。根据河蟹不同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将动、植物性饵料按一定配比,制成颗粒饲料,促使河蟹快速增长;
4、人工投喂动植物。如小杂鱼、虾、螺、蚬、蚕蛹、猪血、畜禽内脏、蛙肉、麦类、豆饼、瓜果、蔬菜、水草等;
5、定期在饵料中添加钙、铁类丰富的物质,有利于河蟹脱壳;
6、适时施用肥料。可以河蟹对多种微量元素的营养需求。
二、投饵科学性
1、动、植物性饵料要合理搭配。在河蟹饵料组合上,动物性饵料应占60%,植物性饵料占40%;
2、根据季节投饵。总的原则"两头精、中间青",即春秋季节的投饵,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夏季饵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
3、根据河蟹生活习性投饵。河蟹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饵料投喂应以晚间投饵为主,白天投饵为辅。其晚间投饵量占全天饵料量的70%;
4、饵料要大小适当。饵料颗粒大小要与河蟹个体大小相适宜,以提高饵料利用率;
5、浅水区投饵。饵料要均匀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并坚持四定的投饵原则;
6、性成熟蟹注意投喂。河蟹性成熟后,体力消耗过大,因此要增加白天的投饵量。同时要防营养过剩死亡,特别是成熟的雌蟹,肝脏85%以上,转化为性腺,肝功能下降,应大量投喂植物性饵料,以防肝功能不适和雌雄蟹提前交配,引起死亡;
7、实施鱼蟹混养模式的,应先喂鱼后喂蟹。鱼料投入深水区,蟹料投入浅水区,以防争食,影响河蟹生长。
三、三种饵料不宜投喂
1、 肉皮。采用肉皮投喂,不仅饲料转化率低,而且肉皮中脂肪含量高,大量投喂后易在水体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容易造成水体缺氧,影响河蟹生长。
2、土豆。河蟹不喜食,投喂后多沉在池底腐烂变质,易引起水质恶化,诱发蟹病。
3、海水鱼。首先海水鱼经长时间冰冻,有大量病菌滋生,长期投喂易导致河蟹发病率、死亡率高;其次海水鱼含盐分高,河蟹摄食后性腺发育加快,性成熟提前,影响河蟹上市规格;最后海水鱼投喂时损失大,利用率低,养殖成本反而提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河蟹池塘螺蛳科学放养技术
- 软壳蟹是什么蟹?软壳蟹全身都能吃吗?
- 河蟹养殖技术,河蟹养殖方法,河蟹怎么养?
- 河蟹养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药物有哪些?河蟹放养前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养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较好,太深有什么坏处?
- 别让快到手的钱财毁于最后冲刺这一段,螃蟹上市前关键管控预警
- 【技术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 【技术分享】养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 九月份河蟹养殖管理
- 河蟹五壳关头,如何争取再冲一波?
- 一线养殖者的总结,河蟹养殖9、10月份生产管理要点
- 螃蟹出现伤亡是一天就出现的吗?
- 河蟹池塘底质的改良办法
-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 高温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夺命水草
- 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 高温天河蟹塘蓝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杀蓝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长蓝藻了吧!
- 河蟹塘水体发黑塘口微缺氧怎么办
- 同样是螃蟹,为何吃料量相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