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时值高温,外界气候及养殖环境变化较大,若不注意管理中对水质、饲料、病害、逃逸、敌害等不良因素控制,就直接影响到年终产量和收益,因此管理上要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现对七月份河蟹养殖管理提出如下意见,供养殖户参考:
1、加强巡塘
加强日常管理坚持1天至少3次巡塘,观察河蟹的蜕壳、摄食、活动情况,观察水质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2、加强水质调控
七月份应将蟹池内有草处水位控制在上旬30厘米,下旬50厘米以内,以有利于节节草、扁担草、伊乐藻正常生长。池塘周边深槽水位控制在1.0-1.2米。炎热夏天,水温较高,水质容易变浓,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有条件的池塘每隔5天左右可加注新鲜水一次,针对性的用好微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剂、EM菌、光合细菌、生石灰等充分降解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将池塘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左右,pH值控制在7.5~8.5之间,氨氮控制在0.1mg/L以内,亚硝酸盐、硫化氢控制在0.06mg/L以内,促进菌相、藻相的平衡。
3、加强水草管理
随着水温的升高,蟹池内伊乐藻容易出现“疯长”现象,从而影响河蟹活动,并且容易造成蟹池缺氧和大面积败草破坏水质。需人工清除部分伊乐藻。可在蟹池内间隔6~8米,整行拔去生长过密的伊乐藻,在池底留3~4米的通风沟,将伊乐藻覆盖面控制在40~50%,为河蟹的自由活动留有一定空间。同时对长出水面的伊乐藻用刀具及时做割梢处理,使草头没入水面30cm以下,防止遇到大的风浪,增加浮力,脱根死亡。同时,可以使用护草壮根颗粒全池泼洒1-2次,促进水草根部生长、茎株矮化、叶片粗壮,防止茎叶腐烂,破坏水质。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需适当移载水葫芦、水花生、雍菜等。
4、加强投喂
七月份河蟹饵料开始以植物性为主,动物性为辅,不但要合理的投饵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投饵原则,还要根据蟹的生长情况、残饵量、水环境、温度及气候的变化而改变,保证饵料的利用率,池中还须适量施肥,以繁殖天然饵料。如果河蟹池中青虾的密度大,还要增加人工饲料的投喂,人工饲料要选择营养全面、不变质、水中稳定性好的适口饲料。同时根据蟹池内螺蛳实际数量和池水透明度,在7—8月进行一次补放,以确保河蟹活体饵料充足。
5、加强防治病害
七月份应控制用药次数,尤其是刺激性强的消毒药(如强氯精等),重点通过微生物制剂及底质改良剂将池塘水质调控到最佳状态,使蟹池内有害细菌降低到最少,并辅以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温和性杀菌药进行细菌性疾病的预防。针对寄生虫病,可使用0.8ppm60%硫酸锌进行杀灭。同时,还需定期内服维生素C、维生素E、大蒜素等,一般5~7天为一个过程,以增强河蟹体质,提高其免疫抗病能力。
6、加强防逃逸、防敌害
七月份是台风雷阵雨的突发多发季节,防止河蟹的逃跑,应落实到平时日常管理之中,勤检查防逃设施,勤检查进排水口,勤堵实池埂漏洞,是防止河蟹逃逸的最有效方法。
敌害侵袭河蟹的主要是在脱壳时造成伤亡,常见的有龙虾、水老鼠、水蛇、蛙类等,一经发现要及时清除,确保河蟹健康生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河蟹池塘螺蛳科学放养技术
- 软壳蟹是什么蟹?软壳蟹全身都能吃吗?
- 河蟹养殖技术,河蟹养殖方法,河蟹怎么养?
- 河蟹养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药物有哪些?河蟹放养前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养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较好,太深有什么坏处?
- 别让快到手的钱财毁于最后冲刺这一段,螃蟹上市前关键管控预警
- 【技术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 【技术分享】养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 九月份河蟹养殖管理
- 河蟹五壳关头,如何争取再冲一波?
- 一线养殖者的总结,河蟹养殖9、10月份生产管理要点
- 螃蟹出现伤亡是一天就出现的吗?
- 河蟹池塘底质的改良办法
-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 高温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夺命水草
- 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 高温天河蟹塘蓝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杀蓝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长蓝藻了吧!
- 河蟹塘水体发黑塘口微缺氧怎么办
- 同样是螃蟹,为何吃料量相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