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清淤   
池塘清淤使池底淤泥不超过5厘米,每亩用茶饼15—20公斤或用生石灰100—150公斤进行消毒除害。在清塘消毒后,让阳光暴晒数天,翻动底泥后再暴晒10天,即可注入新水,在进水前必须施足基肥,每亩施发酵粪肥250--500公斤。
二、培植水草   
水花生适应性极强,陆地、水面都能生长,且抗寒力强,气温在10℃时即可萌芽生长。水花生在养蟹水域中采取移植的办法,使水面上形成水花生群落,河蟹喜在上面栖息、摄食,根须是蟹的优质饵料。 种植伊乐藻水位应控制在70-90公分,不宜太深,否则易烂草,水质易突变。在养殖中不能让伊乐藻疯长,过多应抽条去除。水草的覆盖密度不应超过蟹池总面积的2/3,过多要捞除,不足可从其它水域中捞取补充。如密度较高,河蟹无法穿行于其间,缩小了河蟹的生存空间,影响河蟹的正常生长。   
三、移植螺蛳
螺蛳是河蟹喜食的动物性活饵料,螺蛳的滤食作用直接降低了水体肥度,净化作用明显。螺蛳主要食物为固着藻类,能分泌一些絮凝物质,使池水中的悬浮物絮凝。四月上旬每亩池塘投放螺蛳500公斤。
四、合理混养
利用水中动物滤食浮游藻类和有机碎屑,以提高水体透明度,净化水质。放养一些滤食性、杂食性鱼类,鲢鱼、鳙鱼能滤食大量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鲻鱼主要以腐殖质、沉积的有机碎屑、附生藻类为食,在淡水池塘中它可以充分地摄食其他水生动物的残饵、附生藻类,改善水质,起到“清道夫”的作用,由于水质的改善,鱼蟹不易生病,降低了用药成本,生产的水产品更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
五、施用微生态制剂 
光合细菌能吸收分解水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具有很高的水质净化能力,光合细菌、EM原露、降硝先锋等微生态制剂交替施用,可转化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经常使用,净化水质、改善底质效果明显,亩用量一般为0.3-0.5公斤(1米水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河蟹池塘螺蛳科学放养技术
- 软壳蟹是什么蟹?软壳蟹全身都能吃吗?
- 河蟹养殖技术,河蟹养殖方法,河蟹怎么养?
- 河蟹养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药物有哪些?河蟹放养前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养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较好,太深有什么坏处?
- 别让快到手的钱财毁于最后冲刺这一段,螃蟹上市前关键管控预警
- 【技术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 【技术分享】养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 九月份河蟹养殖管理
- 河蟹五壳关头,如何争取再冲一波?
- 一线养殖者的总结,河蟹养殖9、10月份生产管理要点
- 螃蟹出现伤亡是一天就出现的吗?
- 河蟹池塘底质的改良办法
-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 高温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夺命水草
- 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 高温天河蟹塘蓝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杀蓝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长蓝藻了吧!
- 河蟹塘水体发黑塘口微缺氧怎么办
- 同样是螃蟹,为何吃料量相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