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扣蟹的技术关键是控制其生长速度
编辑: 时间:2017-06-16 浏览:
目前多数河蟹养殖户因仍采用当年早繁苗当年养成的速成养蟹法,使成蟹上市规格小、品质差、售价低、市场力弱。鉴于此,笔者主张“育扣蟹、养大蟹”的思路,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培育扣蟹的技术关键是控制其生长速度。因河蟹生长过慢,规格在1000~1500只/公斤,就会推动扣蟹养成大蟹的优势;生长过快,规格达30~50只/公斤,则易导致性早熟。而优质扣蟹标准:①规格整齐,以120~300只/公斤为宜;②第2年商品蟹规格大,雌蟹达125克左右,雄蟹达150克左右;③性早熟比例不超过10%;④养殖成活率达50%左右;⑤体格健壮,活动有力,反应灵敏,无伤病,无残肢,无蟹奴、聚缩虫等寄生虫;⑥正宗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为此笔者将培育扣蟹的相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667~1334米2(1~2亩)为宜,水源充足,进排水(由两套渠道设施组成)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池中水草应保持丰盛,若缺乏时应及时捞取、移植水花生、苦草等,水草面积控制在池塘总面积的40%~60%左右。
2、防逃设施
由于幼蟹具有强烈的趋流性及趋光性,因此进出水口应用密网封好扎牢,防止河蟹光跑,池塘四周用60厘米的钙塑板防逃,内倾5度角。
3、蟹苗选择及运输
购苗时间宜在5月中旬,过早或过迟均难达到理想效果。选择优质蟹苗可采用“一看二问三查”法。一看即看蟹苗外观:肢体完整、大小均匀、活动有力;二问指一问亲蟹来源,二问淡化时间,一般经5~6日龄淡化后的长江水系蟹苗均可养殖;三查是指一查育苗场的原始记录、二查亲蟹暂养池及布卵池内亲本的状况、三查该场的用药情况。运输蟹苗时采用水草铺设蟹苗箱底、上置蟹苗进行干法运输,每箱可装苗0.5~0.75公斤,经24小时运输基本上无损伤。
4、v期幼蟹的培育
为了提高蟹苗利用率,先将蟹苗培育成v期幼蟹的中间培育过程,再分池培育成扣蟹。即每667米2投放幼蟹2~4万只。经中间培育比直接投苗培育成扣蟹可提高成活率10%左右。
5、控制性早熟及加强管理
防止性早熟是培育扣蟹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培育扣蟹整个过程中应做到:①控制密度。放养过密,扣蟹规格偏小;放养过稀,则性早熟比例高;适宜密度为每667米2投放经中间培育的v期幼蟹2~4万只即1~2公斤。②水质监管。一般每半月换水1次,泼洒生石灰1次,高温季节加强水质管理,蜕壳时严禁换水。③降低积温。盛夏季节,增加水深,可控制幼蟹有效积温的累加。④合理投饵。蟹苗刚入池时,少量投喂动物性饵料,占蟹体重的20%;以后逐期减少投饵量,一般控制在8%.~10%左右;同时降低动物性饵料比例,增加植物性饵料。⑤越冬管理。越冬前,池塘水位加至1.2~1.5米,同时每667米2施农家肥100公斤,定期检查水质。⑥病害防治。以防为主,重点预防水霉病、纤毛虫病、烂肢病等。还要预防凶猛鱼类及鼠蛇等敌害。⑦起捕待售。起捕时间在春节前后,起捕时采用流水刺激、地笼捕捉、干塘摸捉等。
只要培育技术到位,方法得当,一般每667米2可培育河蟹10000只左右,高产者达1.3~1.5万只,经济效益比较明显。
 
上一篇:河蟹蟹种管理技术要点介绍 下一篇:河蟹套养鳜鱼的四个技术要点介绍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河蟹池塘螺蛳科学放养技术
- 软壳蟹是什么蟹?软壳蟹全身都能吃吗?
- 河蟹养殖技术,河蟹养殖方法,河蟹怎么养?
- 河蟹养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药物有哪些?河蟹放养前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养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较好,太深有什么坏处?
- 别让快到手的钱财毁于最后冲刺这一段,螃蟹上市前关键管控预警
- 【技术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 【技术分享】养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 九月份河蟹养殖管理
- 河蟹五壳关头,如何争取再冲一波?
- 一线养殖者的总结,河蟹养殖9、10月份生产管理要点
- 螃蟹出现伤亡是一天就出现的吗?
- 河蟹池塘底质的改良办法
-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 高温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夺命水草
- 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 高温天河蟹塘蓝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杀蓝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长蓝藻了吧!
- 河蟹塘水体发黑塘口微缺氧怎么办
- 同样是螃蟹,为何吃料量相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