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的性腺发育、胚胎发育与幼体发育
编辑: 时间:2017-06-16 浏览:
    1.性腺发育:河蟹大约在淡水水域中生活到性腺已发育成熟时,开始沿江河而下进行生殖洄游,到达河口浅海的咸淡水繁殖。这时在一定的咸淡水的刺激下达到了生理成熟。
    繁殖中若产卵的外界环境条件如盐度、温度、雌雄条件不好,卵巢会逐渐退化。河蟹的卵巢发育过程大致可分成6期:第1期,性腺乳白色,细小。第2期,卵巢呈粉红色或乳白色,较膨大,肉眼已能区别雌雄性腺。第3期,卵巢呈紫色或淡黄色,肉眼可见细小卵粒。第4期,卵巢呈紫褐色或赤豆沙色,卵粒明显可见。第5期,卵巢呈紫酱色或赤豆沙色,卵粒大小均匀,游离松散,成熟系数达8%~14%。第6期,卵巢因过熟而退化,出现黄色或橘黄色退化卵粒。
    2.产卵和胚胎发育:河蟹为硬壳交配,在产卵的同时卵子受精。受精卵先堆积于雌蟹的腹部,后黏附在腹部附肢内肢的刚毛上。腹部携带卵的雌蟹,称为抱卵蟹。
    河蟹的怀卵量与个体大小及性腺发育好坏有关。一般200克左右的雌蟹怀卵量在50万~90万粒,也有的达百万粒以上。体质好的雌蟹在完成第一次产卵后,还可以继续怀卵。
    河蟹受精卵在外界条件适宜时,即行胚胎发育,并表现为螺旋卵裂类型。受精卵经二、四、八个分裂球后,进入多细胞期、囊胚期、原肠期。原肠期以后,卵黄消耗明显,出现月形透明区,此透明区即为胚胎部分。随着胚胎发育,透明区先后出现附肢和复眼雏形。复眼出现之后,卵黄块的背方出现了心脏原基,不久心脏开始跳动,附肢、头胸甲相继形成。此时卵外观呈乳白色,卵黄极小,呈蝴蝶状一块,这时胚胎已进入原溞状幼体。
    河蟹胚胎发育的速度与水温、水中溶氧等因素有关。水温高、溶氧充足的情况下发育快。当水温在23~25℃时,只需14~15天就能孵化出膜。受精卵必须在海水中方能维持其正常的胚胎发育。
    3.幼体发育:河蟹幼体发育过程分为溞状幼体、大眼幼体和幼蟹3个阶段。刚从卵孵化的幼体,外形不像成体,为溞状幼体阶段。这时呈三角形,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头胸部背面有一背刺,前端腹面有一额刺,两侧中部各具一侧刺。前端有一对复眼,侧面有两对触角、一对大颚、两对小颚和两对颚足,身体布有色素粒。
    溞状幼体经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因溞状幼体每蜕1次皮,其形态都要发生1次变化,所以将其分为5期。
    溞状幼体发育成大眼幼体,也叫蟹苗。蟹苗经多次蜕皮变成幼蟹,幼蟹再经许多次蜕壳变态,才逐渐长成成蟹。
 
 
上一篇:河蟹苗常见运输技术之氧气袋装运蟹苗法介绍 下一篇:中华绒螯蟹的繁殖概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河蟹池塘螺蛳科学放养技术
- 软壳蟹是什么蟹?软壳蟹全身都能吃吗?
- 河蟹养殖技术,河蟹养殖方法,河蟹怎么养?
- 河蟹养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药物有哪些?河蟹放养前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养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较好,太深有什么坏处?
- 别让快到手的钱财毁于最后冲刺这一段,螃蟹上市前关键管控预警
- 【技术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 【技术分享】养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 九月份河蟹养殖管理
- 河蟹五壳关头,如何争取再冲一波?
- 一线养殖者的总结,河蟹养殖9、10月份生产管理要点
- 螃蟹出现伤亡是一天就出现的吗?
- 河蟹池塘底质的改良办法
-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 高温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夺命水草
- 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 高温天河蟹塘蓝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杀蓝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长蓝藻了吧!
- 河蟹塘水体发黑塘口微缺氧怎么办
- 同样是螃蟹,为何吃料量相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