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常见病弧菌病的控制要点
编辑: 时间:2017-06-16 浏览:
原因 :引起河蟹弧菌病的病原有多种弧菌,其中主要包括鳗弧菌、溶藻酸弧菌、副溶血弧菌等。该类菌主要感染血淋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放养密度高,饲养过程中河蟹受到机械损伤或敌害侵入,使蟹体表受损,水质污染。投喂人工饲料过多,导致弧菌继发性感染。病蟹腹部和附肢腐烂,体色变浅,白色不透明,发育变态,停滞不前。病蟹组织中,特别是鳃组织中,有血细胞和细菌聚集成不透明的白色团块,濒死或刚死的病蟹体内有大量的凝血块。病蟹身体瘦弱,活动能力减弱,行动迟缓,匍匐在池边,多数在水的中、下层缓慢游动,趋光性差,体色变白,摄食减少或不摄食,有时病蟹呈昏迷不醒状。随着病情发展,胸足伸直失去活动能力,最终聚集在池边浅滩处死亡。
危害:危害幼蟹,蚤状幼体甚至大眼幼体。发病率较高,死亡率可达50%以上。如若幼体染病,l天~2天内即会导致“全军覆灭”。该病的主要流行季节为夏季,流行水温25℃~30℃。
 诊断:将病蟹的血液淋巴涂片,若发现有弧状、螺旋状或S型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且具该病症状的,基本可判定为此病。对于早期患病幼体,通过身体比较透明的地方,在400倍显微镜下,可见到细菌在幼体内各组织间的血淋巴活泼游动。确诊需用弧菌多价血清进行凝集试验。
防治 
预防:合理放养,保持适宜的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3只~6只,每只5克~10克。在捕捞与运输过程中,要尽量小心,避免蟹体受伤。及时更换新水,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洁,以防止因有机质增多而导致该病发生。在育苗和养成期间,注意消毒预防,欣碘1ppm预防消毒效果很好,另外消毒两天后注意补充有益菌种间接抑制弧菌。 
上一篇:高效养殖河蟹的六个技术要点 下一篇:初夏河蟹技术养殖的三个关键措施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河蟹池塘螺蛳科学放养技术
- 软壳蟹是什么蟹?软壳蟹全身都能吃吗?
- 河蟹养殖技术,河蟹养殖方法,河蟹怎么养?
- 河蟹养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药物有哪些?河蟹放养前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养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较好,太深有什么坏处?
- 别让快到手的钱财毁于最后冲刺这一段,螃蟹上市前关键管控预警
- 【技术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 【技术分享】养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 九月份河蟹养殖管理
- 河蟹五壳关头,如何争取再冲一波?
- 一线养殖者的总结,河蟹养殖9、10月份生产管理要点
- 螃蟹出现伤亡是一天就出现的吗?
- 河蟹池塘底质的改良办法
- 河蟹在蜕壳期的管理要点
- 高温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夺命水草
- 台风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关系?
- 高温天河蟹塘蓝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杀蓝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长蓝藻了吧!
- 河蟹塘水体发黑塘口微缺氧怎么办
- 同样是螃蟹,为何吃料量相差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