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鱼

新型混养、轮养等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措施

编辑:  时间:2016-09-12   浏览:

  混养是指在主养某种品种的同时兼养其它一种或多个品种的混合养殖模式。其原理是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生物品种及数量比例,利用虾、蟹、鱼、贝及水生植物等共生原理,调整生态布局,提高池塘自身净化能力。目的是解决水环境和池塘本身的富营养化对生物造成的压力,保持生态平衡和水质稳定,从而降低发病率,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养殖设施,提高池塘综合生产力,继而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轮养是指在同一口池塘中,在不同年份进行养殖对象之间的轮流养殖,或在同一口池塘中利用不同养殖品种的养殖时间的差异,进行轮流养殖;在同一口池塘中,1年内多次放养苗种,多次捕捞上市。池塘中第一次某种苗放养后,养殖一定时间,根据其生长情况,达到商品规格后收获,然后再选择某适宜的品种进行第二次放养,养殖一定时间后适时收获。这样轮捕轮放可以1次、2次或多次。如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与青虾轮养等。轮养根据不同品种生长适温范围的差异,利用养殖品种季节位、生态位和市场位,进行不同品种的交替轮养,有利于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饵料物质和防治病害的发生,增强抗自然、市场风险能力。

  同一水体中,可同时进行混养和轮养,具体选择何种养殖模式则要根据养殖条件、养殖品种、上市需求等来确定。

  【增产增效情况】

  通过该技术的实施,能使池塘养殖鱼类、虾、蟹类等的发病率降低10%,减少养殖损失,降低养殖风险。预计养殖综合效益提高30%以上。同时,减轻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

  【技术要点】

  ⒈ 确定适宜主养品种和配养品种

  主养品种它们不仅在放养量(重量)上占较大的比例,而且是投饵施肥和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配养品种是处于配角地位,它们可以充分利用主养品种的残饵、粪便形成的腐屑以及水中的天然饵料很好地生长。 确定主养品种和配养品种,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市场要求;二是饵肥料来源;三是池塘条件;四是苗种来源。 我省淡水池塘主养品种有淡水鱼、鳖、对虾、蚌、河蟹;海水池塘常见主养品种有:青蟹、三疣梭子蟹、海水鱼、对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