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虾

弧菌是引起南美白对虾疾病的罪魁祸首!弧菌与ORP原来还有这层关系

编辑:唐永涛、庄占辉、曹云海   时间:2018-09-06   浏览:

文|图浙江海大唐永涛、庄占辉、曹云海

背景

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养殖行情惨淡,养成率低下,疾病是养殖失败的最重要原因,而引起疾病的罪魁祸首则是弧菌。因此,控制弧菌是提高养殖成功率的最关键一环,养殖过程中的多数管理操作其实也是围绕着弧菌防控开展的。弧菌检测是弧菌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试想假如能找到一个可以即时测定的,并且与弧菌有强相关的指标,那么弧菌防控就有了预先性、普适性,而且快速便捷。那么有没有这样的指标呢?

一、弧菌与ORP之间的关系探讨

水产养殖中致病性弧菌有12种,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为副溶血弧菌、溶血弧菌、霍乱弧菌等,为兼性厌氧型,其适宜温度为18~37℃,25~28℃为最适温度,其适宜pH为6~9,偏碱性,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繁殖速度快。因此,对于养殖中后期底部恶化的白对虾塘口,其底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环境适宜的大型“培养基”。

氧化还原电位(ORP)是指水溶液中所有物质表现出来的宏观氧化-还原性,是反应水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发生在水体或底泥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大部分是细菌参与催化的生化反应,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参与的细菌种类不同。

ORP高则需氧菌参与反应,水体或底泥中的有机质分解产物为氨氮,并进一步转化为亚硝酸盐、硝酸盐,S元素则以SO42-的形式存在,Fe、Mn元素则以Fe3+、Mn4+的形式存在,不会出现底部发黑发臭的情况;

ORP低时,厌氧菌参与反应,各种物质会转化为亚硝酸盐、亚铁、亚锰、硫化氢和甲烷等(崔玥等,2017),底部表现出发黑发臭的现象。

微生物生活的自然环境或培养环境的ORP值是整个环境中各种氧化还原因素的综合表现,不同微生物的临界ORP值各不相等。一般来说,ORP值在+100mV以上,好氧菌均可生长,+300~+400mV为宜,而厌氧菌一般在+100mV以下的环境中生长,+100~+300mV则为兼性厌氧菌的生长范围(施卫民,2017),也就是说+300mV以下是弧菌及一些厌氧菌的适宜生存范围。

二、试验验证思路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理论上弧菌与氧化还原电位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事实上是否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数据支撑理论、指导实践。为了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误差并且考量普适性:

(1)白虾属于底栖性生活,并且弧菌也是在底部泥水界面开始滋生;
(2)底层水相对均匀,而底泥不同位置、深度差别较大;
(3)中上层水由于有机质少、溶氧高、阳光照射等因素影响,弧菌不宜生长,不具有代表性;
(4)底层水指标(如影响因素较大的pH)与中上层水相比,日变化相对较小;
(5)相对底泥,底层水采集、检测更为方便,易于推广;
(6)棚虾养殖环境相对稳定,如温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