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虾

南美白对虾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防治

编辑:   时间:2018-06-09   浏览:
南美白对虾,学名PenaeusvanameiBeone,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原产于中、南太平洋海岸水域,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其具有生长快速,食性杂,对饲料蛋白的要求较低,出肉率高,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其适温性广,适宜温度为6-40℃,最适温度为22-35℃,适盐性广,适宜范围为0-35。南美白对虾是南美洲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早在80年代已产业化。南美白对虾在我国的养殖发展迅速,在最近几年时间取代了其他传统对虾养殖品种而一跃成为最主要的养殖对虾。尽管南美白对虾的发展形式喜人,捷报频传,但也逐渐显露出许多问题,其中养殖中病害问题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南美白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主要有以下一些。

1.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疾病的病症

1.1红腿病

病原主要是副溶血弧菌侵入虾体血液而引起。

症状病虾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鳃区呈黄色或浅红色,尾扇浅红而后深红,步足红点渐多;甲壳变硬,体表无黑斑;病虾最初表现为食量大减,胃部仅有少量食物或完全空胃,而后离群独游,行动呆滞,不能控制行动方向,或在水面打转,或在池边爬行,重者伏在池边2-4h开始死亡。

流行及危害多发生在清淤不彻底、消毒不严格,水中理化因子恶化或变化频繁的池塘。14-31℃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常呈急性型暴发,死亡率高达90%。

1.2红体病

病原桃拉病毒在虾体内迅速增长,导致对虾肝胃病变。

症状疾病初期,首先触鞭变鲜红,进而尾扇变红,最后全身呈浅红或茶红色;肝脏肿大,易碎,镜观油滴多;肠胃空或半胃,肠道发红肿胀;部分头胸甲与肌肉易分离,部分头胸甲内膜有白色斑点;病虾游动缓慢异常,体质弱,出水即死。

流行及危害多发于水环境恶化或突变后,放养密度大、饵料质量差的池塘。一般发病后10天左右出现大部分虾死亡。

1.3白斑病

病原杆状病毒在虾体内迅速增殖,侵入皮肤上皮及体内造血组织、肝胰脏等引起。

症状病虾离群独游,不摄食,肠胃空,肝脏糜烂,颜色变淡,鳃丝肿胀,体色较暗,不透明,甲壳脆,体质弱,腹部容易揭开而不连真皮。特别是头胸甲易剥离,其内侧有白色斑点。本病以白斑为主要症状,有时与红腿或红体病并发。

流行及危害常在水质恶化时呈暴发性发生,在2-5天内死亡率可达80%。

1.4肝脏萎缩病

病原对虾肝胰腺细小样病毒。

症状病虾体质弱,个体小,甲壳脆,体色暗;鳃丝稍肿,鳃盖上布满许多黑色和蓝色的斑点;空胃中残胃,肠道宽;肝脏萎缩呈淡蓝色本病往往伴有黑鳃病、纤毛虫病、肌肉白浊病。

流行及危害本病多发生在放养密度过高、水质环境较差、饵料营养不全的池塘。对虾感染该病毒后,大多并不立即死亡,而是呈慢性、消耗性死亡,只有在环境突然恶化情况下,才出现急性大量死亡。但即使是前者,其1-2个月内死亡率也可达60%。

1.5肿鳃病

病原细菌或支原体侵入对虾鳃细胞造成鳃丝病变。

症状对虾鳃部明显肿大,鳃丝肿胀,鳃小叶上的细胞空泡、变性,无细胞的完整结构,严重者鳃小叶萎缩,变形呈皱褶状,变性呈烧焦状;鳃盖内膜肿起,其内包有液体,鳃丝呈白色,严重者呈黑色。

流行及危害造成对虾鳃丝病变后,从而影响对虾呼吸、摄食,进而诱发对虾浮头以及细菌、病毒病的发生。本病多发生在放苗后15d左右和夏季高温季节。

1.6肠胃病

病原细菌侵入胃、肠道,导致胃肠发炎,进而引发全身疾病。

症状发病对虾胃部淡红色,肿胀,胃内无食,或充满红色的不能消化的藻类;肠道明显变粗呈红色,是肠壁上红色素积累所至,肠道空,有液体或黄色脓状物;甲壳上色素多,对虾体质弱。

流行及危害本病多因摄食不洁食物引起,特别是摄食死亡的对虾、其他水生动物和藻类所引起。

1.7蜕壳不遂(软壳病)病

病原气候或环境突变导致对虾异常蜕壳,蜕壳后钙磷转化困难而致。

症状甲壳薄而软,身体软如面条,体质弱,行动迟缓,活力差,体色暗,呈微红色,腮丝发黄或发白,触鞭也呈红色,肠胃空。

流行及危害造成养殖的南美白对虾逐步死亡,产量减少。以下情况多发生此病:①突遇大风,造成水质浑浊;②突降暴雨,造成水色突变;③水中浮游植物突然死亡;④气温突然升高或降低。

1.8痉挛病

病原气候或环境突变,水温过高或强光下对虾受到惊吓;或营养不良,虾体内缺乏钙、镁、维生素B时,也容易发生。

症状患病虾腹部向背面弯曲,僵硬呈弓形,严重者尾部弯在腹面,不能拉直。

流行及危害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发病率一般不高(5-10%),病轻者在环境条件改善后可以恢复,严重的则很快死亡。

1.9黄鳃病

病原外共生性纤毛虫的壳吸管虫和绿毛虫,它们与裸甲藻、夜光藻一起附于虾的鳃部。

症状病虾鳃部随病情由轻到重由浅黄色至土黄色,病情严重时行动呆滞,摄食量减少,引起对虾呼吸困难,体质下降。

流行及危害多发生在池塘水质不良,藻色过浓,透明度低,尤其是赤潮生物在池塘中成为优势种群,池水呈浓茶褐色时。

1.10附着生物病

病原钟形虫、聚缩虫、累枝虫等原生动物吸附在虾的鳃和体表上。

症状病虾的鳃部或体表“发毛”,严重时病虾体表、附肢、眼部都呈绒毛状,病虾常伏于池边或在水面打转。

流行及危害一般在老化的虾塘或水中有机质较多,水质较差的池塘容易发生,附着生物以对虾的鳃和体表作为生活的基地,不严重时可随对虾蜕壳蜕去,严重时其附着柄伸入虾体肌肉,造成对虾蜕壳困难而致死。

1.11黑斑病

病原机械损伤造成能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乘机侵入引起。

症状病虾甲壳上有黑色溃疡性斑点,黑斑中部凹下,严重者溃疡深达甲壳深层组织,附肢断掉,继而呈黑色。

流行及危害夏季水温高或越冬亲虾易患此病,此病死亡率高,危害很大。

1.12黑鳃病

病原底质污染或真菌引起。

症状患病虾早期鳃丝呈桔黄色或鲜褐色,后渐变黑色,鳃丝腐烂坏死,直至死亡。

流行及危害多发生在高温季节,尤其密度偏高,清池不彻底,水体富营养化的虾池易发生此病。

1.13畸形病

病原养虾池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偏高,水质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造成。

症状虾体弯曲,畸形。

流行及危害多发生在幼体,或水质污染严重的池塘,或池塘底质土壤含丰富的矿物质的虾池。

1.14孢子虫病

病原寄生在南美白对虾中的主要为单孢子虫,主要寄生在虾的肝胰脏中。

症状患病虾肝胰脏肿胀,发白。

流行及危害对幼虾危害更为严重,成虾主要发生在溶氧不足,水质污浊等不良环境,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1.15真菌病---镰刀菌病

病原主要为镰刀菌。

症状患病虾受伤或磨损的鳃、头胸甲、附肢和眼等处有大量黑色素沉淀使其变黑,组织内寄生大量镰刀菌菌丝。

流行及危害主要在对虾的幼体和半成体对虾,造成大量死亡。

第一页 1 2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