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虾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三种“红体病”的比较

编辑:   时间:2018-06-09   浏览:

“红体”是南美白对虾发生某些疾病后的一种表观现象。一些养殖者发现南美白对虾出现红体症状,往往认为是桃拉综合症,用药防治有时并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调查后发现,南美白对虾在发生桃拉综合症、弧菌病及环境突变等情况下,病虾在外观上都可表现红体现象。因此必须准确判断及鉴别南美白对虾发生红体症状的不同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1、应激性红体

当水环境中各种理化因子(尤其是水温、盐度、pH值、氨氮及亚硝基态氮等)突变时,南美白对虾表现为触须变红、尾扇尖部变红,有时捕捞、施药等也会使南美白对虾触须及尾扇甚至附肢发红,这一现象将在短时间内随着水温、盐度等因子的稳定而消失。但在应激期间,南美白对虾的抗应激能力急剧下降,此时很容易被细菌、病毒等侵染,继发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应激性红体常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季。

2、副溶血弧菌性红体

调查发现,南美白对虾红体现象多数是副溶血弧菌性红体病。病虾主要表现为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最为明显,习惯上也称“红腿病”,同时往往全身也呈红色。病虾活动减弱,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有时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停止吃食。病虾鳃呈淡黄色,壳变硬。肝胰脏变性不明显,虾体无黑斑。

副溶血弧菌性红体现象,在全国养虾地区都有发生,在广东、广西、海南、江苏、浙江等养殖老区尤为严重。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此病多发生在6月下旬的高温多雨季节。

3、病毒性红体

南美白对虾病毒性红体病又称桃拉综合症,病虾主要表现为红须、红尾,尤其是尾扇变红,所以又称之为“红尾病”。病虾体色茶红,不摄食或很少摄食,在水面缓慢游动,离水后很快死亡;病虾甲壳变软,易与肌肉分离,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基本无红腿现象,肝胰脏变性或糜烂,肠道发红肿胀。桃拉综合症通常发生在水环境急剧变化后的1~2天,在水温26~28℃,对虾规格6~9厘米时发病尤为严重。发病虾池水质一般较浓,透明度通常在20厘米以内,pH值高于9,每立方米水体氨氮含量在0.5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