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行业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中国养殖基地 / 养虾

增温大棚期间罗氏沼虾养殖关键技术,降温就要考虑增温大棚进行罗氏沼虾养殖

编辑:  时间:2016-11-24   浏览:

   根据罗氏沼虾的生物学特性,通过人为控制水温的方式,将规格为0.8厘米的罗氏沼虾淡化苗进行高密度强化培育,育成3~5厘米的大规格幼虾。采用锅炉大棚增温培育幼虾,以延长罗氏沼虾的生长时间;同时采取分批放苗、分级培育幼虾的方式提高幼虾培育的成活率、增大幼虾的培育规格。在幼虾培育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水质、科学投饵、综合防病等,这是养殖罗氏沼虾取得高产高效的基础。现将增温大棚期间罗氏沼虾养殖关键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虾农参考。

 
1.jpg
 
  一、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池塘进排水口分开,面积为15~20亩,水深为1.2~1.8米,池埂坡度为1∶3。池塘中央有集水沟,便于干塘时排干池水。池底平坦,淤泥较少(不超过5厘米)。在池塘靠近水源的一端应挖有“大棚沟”。
 
  二、配套设施
 
  进、排水设施齐全,具备动力电源,以保证加温、注水、增氧等动力的需要。有较好的交通条件,以便于虾苗、饲料、成品虾的运输。
 
  三、搭建大棚
 
  大棚应搭建在大棚沟上。选择在池塘中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建大棚沟,面积占池塘面积的1/15以上,通常情况下大棚沟的口面宽6米、底面宽4米、深1米,长度根据放苗量和供热能力确定。大棚用钢管、杉树或毛竹作骨架,上覆塑料薄膜,并用铁丝、尼龙绳固定好。大棚搭建高度为1~1.2米,过高不利保温,将塑料薄膜埋入池埂下20厘米,用泥土压实。大棚搭建要牢固,应能抵抗暴风雨等灾害性天气袭击。温棚两头的塑料薄膜处设置边门,以利管理人员进出大棚和通风透气。大棚内部要分成两段或三段,以方便增温和不同时期放养虾苗。
 
  锅炉安装:通常安装无压茶水锅炉,一般一个大棚池配400~500升茶水炉一台,也可2个大棚共用一个800升的茶水炉。热水循环路线为:茶水炉出水口→单相管道泵(350瓦)→热水循环管道绕池底一周→茶水炉进水口。热水循环管一般用直径40毫米塑料增强管,如果在中间接一段(20米左右)薄壁不锈钢管,热交换效果更好,还可以节煤或节电。
 
  增氧设备:大棚一般安装充气式增氧机,每个大棚配一台1.1千瓦的空气泵,通过送气管与增氧管相连进行供气增氧。空气泵连接直径40毫米的增强塑料管,在管上打若干直径为1~2毫米的小眼洞进行增氧。也可用若干台空气压缩机与散气石进行增氧,散气石分布按每4~5平方米设置一个散气石。散气石或增氧管应离池底10~15厘米。
 
  四、放养前准备
 
  1.清塘消毒
 
  虾苗放养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对大棚沟进行清塘消毒,用量为250千克/(亩·米),用法为带水清塘。清塘3天后,抽出含“石灰”的池水,重新注入新水,注水时用60目筛网过滤,以防止野杂鱼等进入池内。
 
  2.栽植水草
 
  清塘后,在大棚沟内栽植水草,一个大棚沟栽两行,左右各一行,行距为3米,株距为1.5米左右。水草适宜早栽,早栽早发棵。水草不但能为罗氏沼虾提供良好的栖息和隐蔽场所,还能吸收池塘的肥力,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3.施放基肥
 
  虾苗放养前5~7天施基肥,肥料可使用发酵腐熟的粪肥,或者是充分发酵的菜籽饼。施肥量要根据塘底的肥度和肥料的质量确定。施肥后2天开始升温,确保虾苗下塘时水色好。施肥的时间一定要掌握好,如肥下得太早,水色变老,浮游动物太多、老化,不利于虾苗摄食,且对虾苗有影响;如果肥下得过迟,放苗时水色“上不来”,对提高虾苗成活率不利。
 
  4.虾苗试水
 
  在虾苗入池前1~2天,为了确定池水清塘药物毒性是否完全消失,要用少量虾苗进行试水。试水时池水的温度和放苗的温度相同,在25℃以上。试水方法是将虾苗放入网箱或网袋中沉入幼虾培育池,观察24小时后成活率在80%以上才能放苗。用过除生石灰外的“清塘药物”塘口,试水时间要在48小时以上,若虾苗活动正常,说明池水药物毒性完全消失,方可放苗;反之,则推迟放苗,以免造成损失。
 
  5.虾苗放养
 
  (1)虾苗质量  虾苗的质量是幼虾培育成败的关键。虾苗选择应注意五点:①淡化完全,池水盐度在2以下,用嘴尝咸味不浓;②体色透明,不发红,规格整齐,体长不小于0.8厘米;③活动敏捷,在塑料袋中能平游,均匀分布、不抱团;④育苗期间无病害,少用药或不用药,幼体密度正常;⑤亲虾健壮,规格大,种源好。
 
  (2)虾苗的运输  装运虾苗时应掌握好三点,一是装运虾苗要视天气而定。运苗的适宜气温为20~25℃。如果气温低于20℃,运苗要用保温车。如果气温在28℃以上,要避开晴天中午的高温时间。气温适当偏低,只要不低于20℃,对运虾苗是有益无害的。二是虾苗的装运密度要根据路程、气温和虾苗的规格而定。一般一个25厘米×30厘米×60厘米的苗袋可装苗5000尾左右。气温高、路途远要少装;如气温低、路途近则可多装。三是苗袋用水应与原苗池水相同,切忌用自来水、深井水,因为更换新水,极有可能诱发虾苗在苗袋内蜕壳而造成虾苗损失,有的苗场在苗袋水加入盐度2~3的海水,对提高虾苗运输成活率有一定的效果,但放苗时,应用池水逐渐淡化。
 
  (3)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应根据培育池结构、水质和饲料供应等情况来决定。采用塑料大棚(锅炉加温)的培育池,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淡水虾苗0.2万~0.3万尾,密度适当稀一点,可以提高幼虾培育的成活率与规格。
 
  五、养殖管理
 
  (1)温度管理  幼虾中间培育阶段是气候多变时期,所以要控制好培育池水温。一般培育池温度控制在25~30℃,昼夜温差不超过2℃。2-3月温度低时要及时加温,尤其是夜间或阴雨天要认真烧锅炉,以防水温降低;4月20日以后气温升高,温度高时要及时通风透气,进行降温。
 
  (2)饲料投喂  虾苗入池后3~5天,以投喂“蛋饵”为主,即按每万尾虾苗用0.5只鸡蛋加少量鱼糜,再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后隔水蒸煮20多分钟,之后用20目金属网过滤成小颗粒状,和水均匀泼洒投喂。每天投喂6~8次。5天后可改投开口饲料(粗蛋白质含量40%以上),日投饵量占虾体重的8%~12%。为了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饵料浪费,可以在池内设置食台,置于池子四周。如投饵后2小时内吃完,说明投饵不足,需适当增加投饵量。如投喂4小时后饵料还有剩余,则说明饵料投喂过多,应减少投喂量,以防止浪费以及残饵过多污染水质。
 
  (3)水质调控 幼虾培育池水体较小,幼虾密度高,耗氧量大,水质极易变坏,导致幼虾缺氧,因此应密切注意虾池水质变化情况,保持透明度在25~35厘米。一般5~7天加注部分新水,同时换掉部分老水,既可防止水质过肥,又利于幼虾的生长。还可以在水面移载一些水花生、伊乐藻之类的水生植物,以清洁水质,也能避免烈日曝晒,利于幼虾栖息和躲避敌害的侵袭。在整个大棚培育期间,要不停地充气,以防幼虾缺氧。
 
  (4)病害防治  由于增温大棚培育罗氏沼虾大规格苗种集约化程度高,购进虾苗放入大棚这一新的水体,安全性很重要,苗种阶段极易发生寄生虫、弧菌等病害,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应全面做好防控工作,须对症下药,切不可乱用药、滥用药。
 
  ① 投喂免疫防病制剂,提高虾苗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 1‰~2‰、免疫多糖2‰~3‰,每周连喂3天,每天喂2次,同时也可以添加大蒜素0.5‰~1‰。
 
  ② 坚持水体消毒。每10~15天,大棚池要消毒一次,一般少用含溴、氯制剂的药物,以免将培育好的肥水淡化,最好使用碘制剂0.1~0.3克/米3,培育后期要注重大棚池的改底工作。
 
  ③定期检查虾苗的健康情况,发现虾苗减料或有虾苗浮水靠边时(或虾苗大量转池)等症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正确诊断,对症下药。通过镜检发现有寄生虫大量寄生时,须在大棚池均匀泼洒杀纤毛虫的药物,切不可超量,时间最好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泼洒后2~3小时适量加注新水,以免造成损失。发现虾体发红或发白症状时,初步诊断为弧菌病和“白体病”,采取的方法是外用与内服相结合,一般外用碘制剂和抗病毒、抗菌及具解毒功能的中草药交替消毒一次,内服以中草药为主、抗菌药为辅助,同时投喂一些增强体质的药饵1~2疗程即可。如发现“白体病”、死亡量较大,则很可能是病毒继发感染细菌,或虾体发红明显,此时须要用抗生素治疗,消毒药物要改用“氯制剂”泼洒。一旦发现虾苗放入大棚几天内就发现病症,此时虾体进食难度很大,视病情而定,可采取抗菌或抗病毒的药物进行大棚全池泼洒,有明显的防控效果。
 
  (5)及时放养  一般经过40~60天的培育,幼虾长到3~5厘米,此时已制约幼虾生长。一旦养殖池水温稳定到22℃以上,在高邮地区一般在5月15日左右,即可将培育的幼虾放入养殖池饲养。放苗时,先将池水降低2/3,然后用30目的抄网捕起,放入20~30目的网箱中,过数后再放入养殖池饲养。整个捕苗放养过程因幼虾个体还比较小,体质幼嫩、易受伤,故而在操作过程中动作要快、轻,尽量减少幼虾损伤,提高幼虾成活率。